發展中國家

光伏
中國分佈式光伏經驗爲東南亞鄉村能源發展提供借鑑

能源基金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聯合發佈的一項研究發現,中國農村光伏市場已吸引從私募股權到大型國有公用事業等多元投資者,在部分地區,年化回報率達 8%–10%。

中非合作中發出的「異美」聲音

葉勝舟:中非在十個方面與西方隔空叫板的意味濃厚。「老西方」與「新南方」的分歧和較勁呼之欲出。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沃爾夫:中等收入國家最失敗的地方不是資本積累得太少,而是在利用資本方面極其糟糕。

國家發展動力變遷:從去工業化經驗看發展中經濟體的策略與挑戰

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學者楊秋怡受訪認爲,全球生產網路雖然爲發展中經濟體帶來了機遇,但也需要這些國家制定有效的國內政策和戰略。

聯合國
南升西降,聯合國難聯合

何越:本次聯合國會議就是一個西方與南方國家難以團結的縮影。換言之,從前美國主導的世界,現在出現了兩大派系以及急需兩邊討好的烏克蘭。

聯合國
聯合國希望在制定全球稅收議程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一份聯合國報告草案稱,經合組織的全球稅收協議有利於富裕國家,而犧牲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中國敦促發展中國家反對「航運排放稅」

中國向某些發展中國家發出外交照會,批評富裕國家設定「不切實際的」減排目標,「將導致海運成本大幅增加」。

中國是不是發展中國家?

王軍:今天的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更像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因爲收入方面的簡單數字並不能衡量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

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呼籲未能打動南方國家

美國和歐洲領導人努力讓世界其他國家相信,俄羅斯的入侵是對所有國家的威脅。

世行:烏克蘭戰爭將加劇發展中經濟體貧困

世界銀行警告稱,烏克蘭戰爭可能對中低收入國家經濟造成永續性損害,使數十個國家陷入債務危機。

美氣候特使克里被批不關注氣候賠償問題

在埃及舉行COP27前,一場圍繞對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遭受的損失損害進行賠償的鬥爭愈演愈烈。

疫苗專家稱富國必須將疫苗轉到發展中國家

Covax流行病學家伯克利說,富國囤積疫苗的行爲加大了出現更多諸如Omicron這樣的變種的可能性。

加息還是不加息?新興國家面臨艱難選擇

各國政策制定者都面臨一個問題:經濟停滯和經濟動盪,哪個更糟?但在新興市場,如果通膨失控,後果會更嚴重。

華為
研究:華為仍從發展中國家贏得合同

美國發出的網路安全警告顯然未能阻止非洲、亞洲和拉美國家政府聘請這家中國科技集團提供雲基礎設施和電子政務服務。

數字技術將爲新興市場提供成長動力

夏爾馬:快速數位化的時代纔剛剛開啓。這爲許多發展中經濟體追趕發達國家的生活水準提供了一條革命性的新路徑。

疫苗
Lex專欄:中國疫苗的國際吸引力

科興疫苗在巴西試驗中得出的總體有效率僅爲約50%,但其國際需求將持續走高。在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它是唯一選擇。

英國前首相布朗:G20須幫助發展中國家在疫情後復甦

布朗:2021年新冠疫苗大規模接種後可能出現經濟反彈,但我們不應把這與世界需要的全球持續復甦混爲一談。

G20
G20準備延長「債務暫緩償還協議」

G20準備將「債務暫緩償還協議」延長6個月,但考慮到新興經濟體日益加劇的危機,越來越多人批評該組織的這一做法缺乏魄力。

WHO將向中低收入國家提供1.2億個檢測試劑盒

這種檢測試劑盒探測病毒外部存在的元素,而不是其遺傳物質,可在15分鐘內確認被檢測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

亞洲
亞洲發展中經濟體將出現60年來首次萎縮

亞開行最新預測,受新冠大流行衝擊,亞洲發展中經濟體今年GDP將下降0.7%,地區內四分之三的經濟體都將出現負成長。

發展中國家將因新冠疫情爆發財政危機

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衰退,再加上爲阻止疫情蔓延而增加的醫療支出,已導致很多國家的預算赤字飆升。

新冠疫情將重創發展中國家

沃爾夫:根據世行推算,新興和發展中國家的產出很可能要到2022年前才能恢復到2019年水準,在那之後很久纔有望迴歸疫情爆發前的趨勢成長線。

面對疫情,發展中國家準備好了嗎?

張貴洪:發展中國家很難在短時間內具備發達國家的「硬體」,因此更要在「軟體」上彌補,精準防控,爭取全民配合。

當美國宣佈中國不再是「發展中國家」

劉裘蒂:如果「自定義」發展中國家的形式已經行不通了,中國可以積極參與WTO改革,提議捨棄「一刀切」的分割。

WTO
如何看待美國的「發展中國家」清單?

邢予青:WTO的「發展中國家」爭議再次浮出水面。美國根據自己的標準,制定「發展中國家」清單,是脫離WTO奪回貿易政策主權的行動。

WTO
南韓順從川普放棄WTO發展中國家地位

南韓在受美國批評後宣佈放棄WTO發展中國家地位,這可能給中國帶來壓力。專家預計這不會立即對其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亞投行
金立羣:中國會審查向發展中國家放貸做法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羣稱,發展中國家債務負擔所引發的擔憂,正在促使中國「重新平衡」海外放貸實踐。

如何看待「一帶一路」建設的國際規則之爭?

王義桅:以西方主導的國際規則統籌「一帶一路」,還是以「一帶一路」統籌國際合作,二者之間的博弈已經開始。

全球復甦給新興市場帶來機遇

沃爾夫:與高收入國家相比,新興和發展中國家更需要高速成長,因此其潛在成長放緩格外令人不安。他們必須抓住復甦帶來的機遇。

問與答:什麼是「新興市場」?

「新興市場」原本是聽起來帶有貶義的「第三世界」的委婉說法,但現在這個詞已經過時了,不僅不再有用,而且實際上還產生了反效果。

解開中產社會之謎

讀者馮夢雲:用孔子的話講,政權是民無信不立。而要民信之矣,必先足食。把經濟搞上去,讓社會貧富差距平衡。用現代化講就是實現中產社會。

金磚四國神話終結?

“BRIC」概念發明者奧尼爾:過去的十年裏,金磚神話完全由中國所支撐,中國經濟的超預期成長彌補了其他金磚國家的疲弱表現。但如果中國經濟如一些懷疑論者預計的那樣出現大幅放緩,金磚四國的經濟神話也將失去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