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

數據:高盛終結「金磚」,一個投資時代的結束

高盛上個月悄悄地關閉了金磚四國基金,旗下投資將併入其他新興市場投資組合,此舉正式爲一個投資時代畫下句號。

金磚四國神話終結?

“BRIC」概念發明者奧尼爾:過去的十年裏,金磚神話完全由中國所支撐,中國經濟的超預期成長彌補了其他金磚國家的疲弱表現。但如果中國經濟如一些懷疑論者預計的那樣出現大幅放緩,金磚四國的經濟神話也將失去魅力。

歐巴馬如何與金磚五國「交惡」?

FT專欄作家盧斯:歐巴馬剛擔任美國總統時承諾,要與全球新興國家建立新的友好關係。但如今金磚五國都在與美國唱對臺戲,甚至更糟。這一切都是怎麼發生的?

中國需求放緩拖累其它新興國家

三個金磚國家(巴西、南非和印度)近日公佈了令人失望的首季GDP數據。隨著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其「金磚兄弟」們還能期望從「南南貿易」中獲得多少成長?

金磚國家的微觀缺陷

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高級研究員馬拉貝:金磚四國因爲在宏觀經濟上的成功而滋生微觀經濟上的自滿,這將最終導致它們無力應對全球需求的持續疲軟。

金磚國家並非都發光

FT專欄作家拉赫曼:金磚國家終究受到了歐美經濟疲軟的影響,而連年快速的經濟成長也未帶來政治和諧的結果,這些新興國家在富有活力的表象之下,存在種種問題。

金磚
金磚國家籌建開發銀行

金磚五國在今年3月的會議上首次討論了創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設想。如果成功,這將昭示著新興國家在21世紀的崛起,併爲它們增添在國際機構投票權談判中的籌碼。

俄羅斯
俄羅斯還是「金磚」嗎?

歐亞集團總裁布雷默和「末日博士」魯比尼:俄羅斯加入西方組織並沒有帶來積極的結果。金磚四國也許無意把莫斯科除名,但其他國家不應再視俄羅斯爲金磚。

中印需要打好政策牌

康乃爾大學教授普拉薩德:金融危機後,以中國和印度爲主導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成爲帶動世界經濟成長的引擎。在歐洲再度瀕臨災難邊緣、美國經濟復甦乏力的情況下,中印增速放緩,令世界經濟成長前景不容樂觀。

金磚國家志不在小

北京大學教授盧鋒:金磚國家峯會最大看點無疑是金融合作進展。金磚國家大都有大國志向,考驗是如何在內部改革調整基礎上有效推進和提升合作。

人民幣
中國擬向金磚國家提供人民幣貸款

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將於3月29日在新德里與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的同行會晤並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

金磚四國今年可能出現貨幣波動

中國安邦集團研究總部:「金磚四國」經濟成長率的下降,尤其是貿易赤字的出現,有可能促發資本外流,全球經濟將因此更爲暗淡。

奧尼爾
書評:奧尼爾新著《成長地圖》

在「金磚四國」一詞問世十週年之際,其發明者奧尼爾出版了一本新書《成長地圖》。在某種意義上,該書是這位「金磚四國之父」的思想彙編。

俄羅斯
奧尼爾:別小看俄羅斯

在其新書《成長地圖》中,「金磚四國」一詞的發明者奧尼爾大談俄羅斯的潛力,認爲該國人均GDP有可能超越其他金磚國家和所有其他歐洲國家。

告別「金磚四國」標籤

FT美國西海岸執行主編沃特斯:金磚四國之說,描繪出全球權力再分配的狀況,但這種簡單地將崛起中的國家分門別類的做法,忽略了國際體系中權力和利益轉移的複雜性。

歐元區
金磚國家切勿抱薪救火

北京大學金融學教授佩蒂斯:歐洲國家希望金磚四國能夠伸出援手,購買歐洲債券以化解危機,但這樣做非但不會幫助歐洲,反而可能讓情況更糟。

新興市場銀行業是否存在泡沫?

中國、巴西等新興市場銀行的出色表現,令西方同行羨慕不已。但最近卻有證據顯示,這些國家銀行業的快速成長將難以維繫。

IMF
Lex專欄:IMF逃不出歐洲掌心

金磚國家在IMF人選問題上達不成一致,西方人看上去將繼續掌控這家機構。這段始自一起酒店醜陋事件的政治過程不僅令人生厭,還可能給全球造成嚴重後果。

IMF
金磚國家須力爭IMF總裁職位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普拉薩德:金磚國家提出,現在正是打破歐洲控制、讓IMF總裁的選舉過程變得公開透明的時候。爲了抓住這個機會,他們必須迅速改進策略。

金磚依舊閃亮?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項目研究員於乎:美國和日本在歷史上先後興起,但也因資源的爭奪間接導致了戰亂與衝突。中國及其它金磚國家的興起將帶來什麼?

Lex專欄:金磚峯會的願景

羅馬帝國統治下的和平景象結束之後,歐洲陷入數個世紀的動盪。剛剛在中國三亞舉行峯會的金磚國家堅信,從「美國統治下的和平」到建立新世界秩序的過渡將會更加成功。

分析:中國領銜金磚峯會

金磚集團正成爲一個中國唱主角的論壇,在這裏,中國能夠推動其全球議程,而無需顧忌美國的存在。本週通過的《三亞宣言》就是一個例證。

金磚時代遠未到來

FT中文網編輯劉波:博鰲論壇開幕前夕,第三次金磚國家領導人會議在三亞召開。金磚四國達成了一些新的機制安排,但它仍然是一個新生的、脆弱的、走向不定的機構,不足以重塑國際秩序。

Lex專欄:「金磚四國」光澤不再

新興市場長達十年之久的價值重估或許已經結束,有關「金磚四國」的狂熱似乎也已偃旗息鼓。過去4年裏,金磚四國的股指並不比其它新興市場指數表現更好。

爲何給國家貼標籤?

FT專欄作家貝蒂:人們給國家貼標籤的歷史漫長,發人深思的是,當代流傳最廣的兩個名詞,究其根本都是爲了向投資者兜售金融產品而創造的。

Lex專欄:世界不需要又一個流行詞

自奧尼爾提出「金磚四國」這一縮略詞以來,四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在在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比重大幅提升。但我們無需又一個流行詞。

「金磚之父」:南非不屬於這一陣營

面對中國邀請南非加入「金磚四國」的報導,最早提出「金磚」概念的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董事長奧尼爾表示,從經濟角度來看,南非距離這一陣營還非常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