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金磚國家並非都發光

FT專欄作家拉赫曼:金磚國家終究受到了歐美經濟疲軟的影響,而連年快速的經濟成長也未帶來政治和諧的結果,這些新興國家在富有活力的表象之下,存在種種問題。

過去三年來,人們常常把世界主要經濟體劃分爲兩大類:「金磚國家」(Brics)和病態國家。美國和歐盟國家屬於病態國家,它們在高失業、低成長和鉅額債務的泥潭之中艱難掙扎。相比之下,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有些人認爲還應包括南非)則更富有活力。投資者、商界人士和西方政界人士時常造訪這些國家,從這裏窺探未來。

但現在,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金磚國家遇到了難題。各國所面臨問題的性質都不一樣。然而,這些國家也都遇到一些共同的困難。首先,儘管樂觀的「脫鉤論」不絕於耳,但所有金磚國家實際上都受到了西方國家經濟疲軟的衝擊。其次,這五個國家都發現,猖獗的腐敗現象正在損害民衆對本國政治體制的信任,並給經濟造成損失。

中國仍是這幾個新興大國中的龍頭。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也仍然是經濟增速最快的金磚國家。然而,中國比過去許多年更不確定自身的經濟與政治前途。正如一位中國朋友最近所說:「我們的經濟增速大幅放緩,我們的下一屆領導人失蹤了,我們正在向日本派出船隻。」後來習近平又出現了,就像他當初消失時一樣神祕。可中國政治形勢仍很緊張,因爲薄熙來一案很快就將開始審理,並且至關重要的十八大會議也即將召開。

您已閱讀27%(494字),剩餘73%(13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