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中國經濟

The story of the Brics has taken an unhappy turn
金磚國家並非都發光


FT專欄作家拉赫曼:金磚國家終究受到了歐美經濟疲軟的影響,而連年快速的經濟成長也未帶來政治和諧的結果,這些新興國家在富有活力的表象之下,存在種種問題。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conventional wisdom divided the world’s major economies into two basic groups – the Brics and the sicks. The US and the EU were sick – struggling with high unemployment, low growth and frightening debts. By contrast the Brics (Brazil, Russia, India, China and, by some reckonings, South Africa) were much more dynamic. Investors, businessmen and western politicians made regular pilgrimages there, to gaze at the future.

過去三年來,人們常常把世界主要經濟體劃分爲兩大類:「金磚國家」(Brics)和病態國家。美國和歐盟國家屬於病態國家,它們在高失業、低成長和鉅額債務的泥潭之中艱難掙扎。相比之下,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有些人認爲還應包括南非)則更富有活力。投資者、商界人士和西方政界人士時常造訪這些國家,從這裏窺探未來。

您已閱讀8%(604字),剩餘92%(669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吉狄恩•拉赫曼

吉狄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在英國《金融時報》主要負責撰寫關於美國對外政策、歐盟事務、能源問題、經濟全球化等方面的報導。他經常參與會議、學術和商業活動,並作爲評論人活躍於電視及廣播節目中。他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