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

Lex專欄:「金磚四國」光澤不再

新興市場長達十年之久的價值重估或許已經結束,有關「金磚四國」的狂熱似乎也已偃旗息鼓。過去4年裏,金磚四國的股指並不比其它新興市場指數表現更好。

全球股市的「構造板塊」正在發生遷移。新興市場長達十年之久的價值重估或許已經結束,而荒謬的金磚四國(Bric)狂熱似乎也已偃旗息鼓。

2000年網路泡沫破裂後,新興市場股市表現明顯好於發達國家股市(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破產後,由於過度舉債的投資者爭相彌補資金缺口,這種趨勢一度明顯中斷)。但摩根史坦利資本國際(MSCI)的指數顯示,自去年10月以來,儘管全球股市都在上漲,但新興市場股市表現要比發達市場弱12%。

爲什麼會這樣?之前有關新興市場的輿論焦點都集中在經濟成長上,但新興市場股市長期上漲的主要推動力來自估值。9/11事件後,新興市場股市的本益比還不到發達世界的一半。但到2007年信貸危機前夕,它們已經比發達市場高出了10%。近期的表現乏力又使得它們從與西方相同下降到低10%——或許這足以說明爲何新興市場的通膨問題更嚴重。

您已閱讀46%(376字),剩餘54%(4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