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

中印需要打好政策牌

康乃爾大學教授普拉薩德:金融危機後,以中國和印度爲主導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成爲帶動世界經濟成長的引擎。在歐洲再度瀕臨災難邊緣、美國經濟復甦乏力的情況下,中印增速放緩,令世界經濟成長前景不容樂觀。

金融危機之後,以中國和印度爲主導的新興市場經濟體,成爲帶動世界經濟成長的引擎。在歐洲再度瀕臨災難邊緣、美國經濟復甦乏力的情況下,中國和印度增速放緩,令世界經濟成長前景不容樂觀。

爲了維持世界成長兩大引擎的正常運轉,財政干預政策應該被提上日程。兩個國家應該互相借鑑。中國需要更多有針對性的財政刺激措施,而印度則需要財政紀律。雖然兩國國情不同會導致其採取的行動截然相反,但這些行動會產生類似的積極作用。財政政策如果運用得好,就可以促進個人需求、提振企業和消費者信心,並提高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由於內需和外需都有所降低,中國政府需要做出政策抉擇,以實現今年的成長目標。2009到2010財政年度,較爲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國有銀行信貸規模的快速擴張,有效促進了投資和產出的成長。但這可能需要付出較大代價:偏離了以消費爲導向的目標經濟模式,投資支出浪費更嚴重,銀行體系出現更多不良貸款。

您已閱讀29%(384字),剩餘71%(95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