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四國

爲何給國家貼標籤?

FT專欄作家貝蒂:人們給國家貼標籤的歷史漫長,發人深思的是,當代流傳最廣的兩個名詞,究其根本都是爲了向投資者兜售金融產品而創造的。

事情曾是如此的簡單。上世紀60年代,偉大的學者西蒙•庫茲涅茨(Simon Kuznets)曾經跟自己的學生們說,世界上有4類國家:不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日本和阿根廷。庫茲涅茨可以說是發展經濟學這門學科的創辦人。

當時,日本正迅速從第一類國家向第二類國家轉變,而阿根廷則顯然在嘗試一種非正統的策略:從第三世界直接爬升到第一世界,然後再退回來。

如今,在任何一場發展經濟學的研討會上,庫茲涅茨的簡單分類法都會被一笑而過——現在這種會議會被叫做「有關包容性全球治理新興範疇的前瞻性多重利益相關者磋商」。我們或許對於窮國如何變成富國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上帝作證,當它們爲了這個目標而努力時,我們有很多方法給它們分類。

您已閱讀14%(303字),剩餘86%(190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