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

拉美
從「拉美陷阱」親身觀感探索跨越之道

黃凡:我們更希望未來能儘快實現跨越而達到如歐美髮達國家一樣的高水準。但建議別忘了,除了「歐美」,還有一種可能場景是「拉美」。真實的拉美什麼樣?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沃爾夫:中等收入國家最失敗的地方不是資本積累得太少,而是在利用資本方面極其糟糕。

中國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嗎?

金刻羽、金濤:從數據來看,中等收入陷阱並不存在;我們觀察到的事實與「中等收入陷阱」的說法正好相反。中國向高收入國家行列邁進的前景,充滿光明。

構建「雙循環」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程實、錢智俊:中國如何打通「一體兩面」的跨越之路,全球后發經濟體得失經驗提供了歷史鏡鑑,中國憑藉「雙循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值得期待。

關於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

項兵:在全球大變局時代,加之中國的特殊國情,各種複雜因素交織在一起,可能進一步加大了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難度,其挑戰更不容低估。

國際投資者重新看好中國經濟

奧瑟茲:在多數投資者看來,中國經濟仍將繼續成長。但中國能否跨過「中等收入陷阱」,仍是個懸而未決的問題。

新常態下如何發掘改革動力?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中國應該制定一項改革促進法,以把中央政府與下面的「四條腿」——地方政府、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重新調動起來。

爲 「中等收入陷阱問題」正名

香港科技大學王勇:中等收入陷阱在中國被頻頻提及,也有經濟學家不認同這一提法。中國能否擺脫中等收入陷阱,取決於低收入國家的「追逐效應」與美歐日的「壓制效應」的強弱。

改革
「中等收入陷阱」並不存在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朱天:中等收入只是一個經濟發展階段,而非成長陷阱。今後15年,中國的最大挑戰不是如何跨越這個階段,而是建立一個廉潔、民主和法治的社會。

改革
中國如何挑戰「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東方證券邵宇:「中等收入陷阱」背後是傳統成長模式枯竭與轉型升級失敗;跨越關鍵在於提高中國在全球產業鏈條上的定位,對內改革升級,對外優化貿易結構。

樓繼偉式悲觀與中等收入陷阱焦慮症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瑾:中等收入陷阱如「新常態」等話語,代表了中國轉型期的集體焦慮,未來中國面臨著李維士拐點、人口拐點、債務週期三者的結合。

探尋中國富民強國之路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社會應與政府、市場一道成爲國家公共治理模式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三者正好對應經濟體中治理、激勵和社會規範三大要素。

從私人消費向公共消費的轉型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沈凌:下一個十年,中國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關鍵在於能不能像過去發展私人消費品一樣,成功地提供足夠優良的公共消費品。

南韓
中等收入陷阱:中國應以韓爲鑑

FT中文網特約撰稿人金宰賢:1988年舉辦奧運會後,南韓經濟失去動力,後經改革才重回成長軌道。中國當前經濟狀況與此有相似之處,應注意中等收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