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中國如何挑戰「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東方證券邵宇:「中等收入陷阱」背後是傳統成長模式枯竭與轉型升級失敗;跨越關鍵在於提高中國在全球產業鏈條上的定位,對內改革升級,對外優化貿易結構。

【編者按】隨著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5月在清華大學演講引發廣泛關注(樓演講全文可見此處),「中等收入陷阱」一詞重新獲得關注(可參見《樓繼偉式悲觀與中等收入陷阱焦慮症》)。「中等收入陷阱」意味著什麼?這一說法是否真實存在,是否適用於中國?中國能否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海外經驗有何啓示?FT中文網近期陸續推出《中等收入陷阱》專題,敬請關注。編輯事宜,可聯繫[email protected]

「中等收入陷阱」描述的是後發國家在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轉型的過程中,低附加值、高耗能、高汙染的傳統模式不可爲續,學習發達經濟體的成長方式技術進步又跟不上,經濟發展的潛力空間消失、增速大幅波動或長期陷入停滯,早期積累的經濟社會問題不斷增加並集中爆發。這使得整個國家如同陷入了一個漩渦,長期在中等收入階段徘徊不前,無法在真正意義上實現轉型或者因爲各種原因導致轉型陷入失敗。

探尋各國跨越或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深度原因,可謂一件苦差事,不僅涉及到經濟層面的諸多原因,還涉及到政治、社會、文化等等諸多方面。陷阱的背後是傳統成長模式的枯竭與轉型升級的失敗,傳統成長模式的枯竭主要源自」追趕效應「的消失、不斷上漲的要素價格、內外失衡等等,而轉型升級的失敗則可能源自制度缺陷或戰略失誤、國內經濟的脆弱性、社會秩序的不穩定等等。

您已閱讀9%(555字),剩餘91%(559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