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

樓繼偉
金融監管的「分寸」

周浩:樓繼偉發言全文,很大程度上只是強化並系統化梳理金融監管基本思路;在特殊事件背景下,其講話才被市場更加關注並予以特定解讀。

樓繼偉卸任中國財政部長

儘管有分析人士認爲中國的部長級官員在樓繼偉這個年齡卸任很正常,但他的突然離職還是令許多分析人士感到意外。

營改增
中國營改增「紅利」尚未如期釋放

陳建奇:營改增未改稅收自動穩定器等稅收調控體系弱化的問題,也未改變中央地方財權關係模糊,甚至強化了二者稅收分享做法。

營改增
後營改增時代:應重塑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

朱爲羣:中國財政改革需釐清各級地方政府間的財政關係,處理思路從「自上而下」轉爲「由下而上」。基層政府事權與財政資源相匹配,上層政府財政關係才能妥善處理。

樓繼偉
樓繼偉批評勞動合同法弊端引爭議

中國財政部長提出,現行勞動合同法對僱員保護過頭,對企業不靈活。並指出,這種僵硬體制其實對勞動者不利。他的言論在社群媒體上引發爭論。

堅持穩健是控制債務風險的關鍵

安邦諮詢:從中國人大新聞發佈會上財政部長樓繼偉的發言中,可以梳理出當前中國債務尚未失控的原因,及今後政府應對債務問題時的一些思路。

中國證監會的救市壓力

連日來面對不斷加劇的股災,火力有限的中國證監會試圖採取一切可以採取的行動穩定市場。有分析人士預計,如果最終救市未能成功,中國證監會將為後果埋單;但也有人認爲,這場全力以赴的救市行動,有點反應過度。

改革
「中等收入陷阱」並不存在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朱天:中等收入只是一個經濟發展階段,而非成長陷阱。今後15年,中國的最大挑戰不是如何跨越這個階段,而是建立一個廉潔、民主和法治的社會。

改革
中國如何挑戰「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東方證券邵宇:「中等收入陷阱」背後是傳統成長模式枯竭與轉型升級失敗;跨越關鍵在於提高中國在全球產業鏈條上的定位,對內改革升級,對外優化貿易結構。

地方債
樓繼偉的地方債「藥方」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對於中國的地方債難題,目前採取各找各家的辦法,要麼直接市場化,要麼以資產置換的方式盤活。樓繼偉有時像個裱糊匠,但他並非毫無信心。

陳建奇
中國財政口徑隱藏多少祕密?

中共中央黨校陳建奇:李克強與樓繼偉所談赤字率差異,揭示中國財政口徑差異;「突擊花錢」爲何常態化?財政口徑晦澀難懂,導致預算「內行說不清,外行看不懂」。

中投
中投擬投資西方基礎設施

中國投資公司董事長樓繼偉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中投有興趣從英國開始,投資於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他指出,如今中國企業和投資者除了幫助建造基礎設施外,也希望在西方擁有並運營這些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