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地方債

樓繼偉的地方債「藥方」

FT中文網專欄作家葉檀:對於中國的地方債難題,目前採取各找各家的辦法,要麼直接市場化,要麼以資產置換的方式盤活。樓繼偉有時像個裱糊匠,但他並非毫無信心。

個性財政部長破解地方債僵局,用的是「圍魏救趙」的辦法。

這位直率的部長首先承認地方債存在的事實,在本月初的兩會新聞發佈會上,樓繼偉表示,雖然《預演算法》修訂之前,不允許地方舉債,但事實是債務的確在不斷產生,必須想辦法解決,怨天尤人沒有用。但在所有的場合他都派發了一枚定心丸,指出債務是可控的。雖然這位部長的個性有時並不討人喜歡,但基本說的是大家聽得懂的話,而不是雲裏霧裏的官話套話。

2013年審計署公開了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的地方債務審計情況,地方負有直接償還責任的債務達10.9兆元。財政部對這次審計後一年半以來地方的存量債務做了一次統計,在記者會上樓繼偉表示,「正在審覈」,並表揚記者把政府的心理摸得很準,地方是多報還是少報大有講究。審覈結束之後,財政部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

您已閱讀14%(340字),剩餘86%(20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市場的邊界

葉檀,經濟領域的市場派,文化上的保守主義者。復旦大學歷史系博士,從2000年左右走出書齋,到報社撰寫經濟類評論,迄今爲止已在報刊雜誌發表大量文章,偶爾在電視臺財經頻道客串點評經濟新聞,也出版過歷史方面的書籍。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