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改革

喫飯、建設,還是公共服務?

陶然、劉明興:中國既有政治與財政體制都非常集權,且與其他如土地、環保、勞工體制一起,塑造了當前地方政府的「喫飯財政」與「建設財政」。要實現向公共財政轉型,不僅需有效約束地方政府的建設衝動,也要減少它們對扭曲性轉移支付的依賴。

——中國財政體制的邏輯與轉型

【編者的話】2014年對中國經濟而言並不是普通的一年,中國各領域的改革措施逐漸推出,卻有進有退。陶然教授撰寫系列文章,希望有破有立,防止中國在一些關鍵性的改革方向上選擇錯誤,羣策羣力幫助中國經濟實現平穩轉型。本文爲作者《對2014年中國經濟改革的回顧與反思》系列文章之六

財稅是國家的生命線。財稅體制不僅是一國政治、經濟體制的對映,也反映了國家的性質和能力,甚至還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社會個體的行爲。

您已閱讀1%(212字),剩餘99%(1487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