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改革

中國新城鎮化應走出當前改革誤區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陶然:中國城鎮化是涉及戶籍、土地、財政的系統改革,而戶籍改革的關鍵,在於啓動有效的土地制度改革,全面降低農民工舉家在城市定居的成本。

——《對2014年中國經濟改革的回顧與反思》系列文章之二

【編者的話】新領導人上臺,中國經濟進入下行,2014年對中國經濟而言並不是普通的一年,中國各領域的改革措施逐漸推出,卻有進有退。陶然教授爲FT中文網年度報告撰寫《對2014年中國經濟改革的回顧與反思》系列文章,希望不僅對中國過去一年的系統性改革邏輯做出梳理判斷,同時希望有破有立,將基於實地考察的地方行之有效的經驗和經過系統研究的國外經驗悉數呈現,防止中國在一些關鍵性的改革方向上選擇錯誤,羣策羣力幫助中國經濟實現平穩轉型。關注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在既有城市戶籍、土地改革中存在的誤區,並提出及未來突破困局的路徑。

本屆政府希望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主攻方向,是通過戶籍、土地、財政體制改革, 從以「土地城鎮化」爲主導的傳統模式轉向更多注重「人口城鎮化」的新型城鎮化模式,讓數以億計、主要來自農村的流動人口在城市裏獲得均等化公共服務,實現家庭式、永久性遷移,最終完全市民化。

您已閱讀3%(417字),剩餘97%(147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