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

戶口
城市戶口在中國農民工當中不喫香了

2014年至2019年間,中國每年只有不到800萬外來務工人員在城市落戶,而要實現2020年1億人落戶的政府目標,需要每年落戶1670萬人。

臺灣的新焦慮:居住證來了

吳明德:中國國務院開放讓臺灣人申辦港澳臺居住證,看似讓臺胞的生活更便利,但觀望者恐怕仍是多數,背後也牽動了兩岸官方的最新角力。

北京
北京,誰的首都?

鄧聿文:嚴厲限制外地車和以房控學的治理方式是本末倒置,非但不能解決問題,本身就是問題,只會傷害更多人。

城市
中國回到城鄉隔離時代?

張千帆:按「功能」將各種城市和農村分爲三六九等,經過計劃年代的人應感覺似曾相識,本質上是新的城鄉隔離。

城市
上海還能維持它的開放精神嗎?

張樂飛:今年留滬或來滬工作的應屆畢業生覺得火大而心寒,由於低效率的戶籍審批,很多人正在經歷一段煎熬。

房地產
分析:北京發佈允許租房入學的新政草案

根據一項徵求意見稿,在北京租房的家長們將有機會讓他們的孩子在本地入學。該計劃旨在爲一線城市的房價降溫。

應對留守兒童問題需多管齊下

馮帥章、張曉: 留守兒童問題是特有現象,根本原因在於以戶籍爲基礎的老體制和經濟社會新現實之間的不協調。

教育
「非京籍」們的中國夢

趙晗:單純以控制人口爲目的提升義務教育入學門檻並關停學校,不僅事與願違,還會付出不可逆轉的社會代價。

中國大城市的美麗與哀愁

徐瑾:楊改蘭一家的悲劇揭示:小地方螻蟻,不如大城市的蜉蝣。從驅趕農民工到驅趕中產,大城市趨勢值得警惕。

戶籍
中國推遲退休年齡勢在必行

經濟學者孫滌:比較主要經濟大國狀況,中國老齡化情勢最爲糟糕,撫養比在迅速滑落。逐步推遲勞動力的退休年齡,是改善社會撫養比勢在必行的對策。

房地產
農民工市民化:不是恩賜是權利

上海財經大學陳杰:農民工市民化是中國城鎮化最爲艱鉅的「最後一公里」。意味著讓農民工完整地融入到城市社會之中,不再被標籤化爲只有生產功能、沒有生活權利的打工者。如果農民工在城市被排斥和邊緣化,不僅將損害經濟效率,也蘊含極大社會風險。

中國城市發展規律下的「真挑戰」

上海交通大學陸銘:移民對經濟社會發展有益,低技能勞動力流入會帶來新挑戰,應對辦法是公共服務均等化,不能把公共服務限於原住民。

戶籍
戶籍制度不廢,「拼爹」亂象難止

天則經濟研究所王軍:中國戶口制度造成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既阻礙了橫向流動,也損害了縱向流動。遲遲不動或阻撓戶籍改革,說到底還是利益集團的狹隘偏見。

北京
有位購車:註定失敗的北京決策

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翁一:早在1998年至2004年,北京曾實施憑停車證購車的政策。但隨著汽車數量增加,停車位不能滿足需求,出現開假泊車證的情況,該政策隨之無法執行。

中國新城鎮化應走出當前改革誤區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陶然:中國城鎮化是涉及戶籍、土地、財政的系統改革,而戶籍改革的關鍵,在於啓動有效的土地制度改革,全面降低農民工舉家在城市定居的成本。

爲中國改革尋求策略共識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陶然:中國經濟從超常態過渡到新常態,需要有效的改革。中國不同的部門、企業、乃至改革涉及到的社會大眾,都是改革的利益相關者,都應該參與如何推動改革的討論,不能讓改革被處於優勢地位的利益集團所主導。

媒體札記:改革「第一槍」

FT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三樁重大改革動向公佈。爭議多年的鐵路改革仍伴漲價之憂,戶籍改革收穫頗多掌聲,而被視爲「第一槍」的上海國資改革更受市場化媒體關注。

法律
特權無法消解「惡法」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項目研究員劉遠舉:在中國現實語境中,一個因人而異的惡法比一個一視同仁的惡法更惡,希望通過特權階層繞過惡法來消解惡法,是緣木求魚。

城鎮化
華生:城鎮化戰略上層思路混亂

燕京華僑大學校長華生在城鎮化高層國際論壇上表示,戶籍制度是一切歧視的根源,在整個國家範圍內存在這種公民歧視的只有中國,現在不是討論該不該改的問題,而是它本就不應存在。

戶籍
現行戶口和土地制度的共同癥結

上海財大高等研究院、美國三一學院經濟系教授文貫中:中國現行戶口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共同之處,在於通過根本違反市場經濟核心原則的人爲歧視性制度安排,拒絕給予農民退出權和進入權。

戶籍
靠「私利」驅動的戶改

FT中文網編輯劉波:「市長反對戶改」和「可就地申請護照」的訊息說明,近年來的一些戶改措施,仍是私利驅動,而非民權驅動。受中國戶籍制度傷害最大的羣體,仍然在沉默。

「進城」五則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高利民:今天的勞力、土地的制度安排上還殘存著統購統銷的規制,它還在通過戶籍制度、地權制度、非正式的村社治理機制發揮作用。

Lex專欄:溫家寶的民粹主義

在任期只剩不到三年時,中國總理已開始考慮自己的政治遺產。在上週五的報告中,他傳遞出的兩大資訊都將贏得中國國內民衆的歡心。

FT社評:呼籲中國戶籍改革

與人民幣升值一樣,對中國來說,改革戶籍制度也許並非萬能藥,但仍將是一項正確之舉。別的不說,讓大量農村人士成爲永久城市居民,必將有助於推動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