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法律

特權無法消解「惡法」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項目研究員劉遠舉:在中國現實語境中,一個因人而異的惡法比一個一視同仁的惡法更惡,希望通過特權階層繞過惡法來消解惡法,是緣木求魚。

在對社會問題的討論中,價值觀往往是清晰的,但社會問題卻複雜多變,這往往會誤導人們的判斷,引出一些模棱兩可的觀點衝突。現實中這種糾結很多,從張藝謀七個孩子的傳聞引發的名人是否應該遵守計劃生育之爭,到新近的主張廢除死刑的人該如何看待劉志軍的刑罰——有人就把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呼籲廢除死刑與呼籲對劉志軍嚴格執法的微網誌貼在一起,嘲諷其觀點分裂。

面對複雜的世界,科學上的一個方法就是抽離出最本質的事實,建立抽象模型,化繁爲簡——比如,地球可以變爲一個點,人的偏好可以變爲數字。同樣,對於這類爭論,我們不妨化繁爲簡,抽象出問題的實質,之後,再化簡爲繁,返回到現實問題中去。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抽出問題的實質呢?

首先,要做減法。最近話題中的人的具體身份干擾了最本質問題的呈現,所以,我們應該做減法,減去具體個人的身份、社會形象的干擾。但是,光做減法不行,還必須防止事實被過度簡化,從而失去了現實價值。比如,有人說,「對於這類問題,我不管涉及到的人是什麼身份,只要其行爲屬於人的基本權利,我就支持」。這種看法是「惡法非法」的觀點,但其謬誤之處在於把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直接形而上地簡化爲了「凡違反人權的惡法都不是法」的純理論爭論,太過簡化、抽象,而未考慮社會現實。所以,應該做加法,把社會現實加進去。

您已閱讀21%(547字),剩餘79%(20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