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

人口
聯合國報告:全球人口成長率降至二戰以來最低水準

2022年至2050年,有61個國家的人口預計將減少至少1%,與此相關的低生育率加上更好的醫療保健,將加速社會老齡化。

女性
白宮正在考慮幫助女性跨州墮胎

此舉是爲了回應美國保守州推出的嚴厲墮胎禁令,可能會包括提供旅行券和兒童保育援助。

人口
中國允許生「三孩」以應對人口危機

新政出臺前不久公佈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口增速降到了幾十年來的最低水準。人口統計學家認爲生育率下降趨勢極難逆轉。

人口
中國全面放開生育的攔路虎

鄧聿文:四個因素構成了中國全面放開生育的攔路虎。而在這些因素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政府根深蒂固的管控思維。

人口
人口減少阻擋不住中國崛起

拉赫曼:人口結構將一如既往地塑造世界政治。但在21世紀,年輕人口成長與國力增強之間的歷史聯繫,正讓位於一些更復雜的因素。

中國將報告50年以來首次人口下降

知情人士稱,已於去年12月完成、但尚未發佈結果的最新中國人口普查將報告全國總人口不到14億。這可能帶來各種後果。

2020人口展望:如何理解中國家庭的新變化?

於嘉、謝宇:目前的中國家庭變化是導致低生育率的重要機制。那麼,中國的家庭呈現了何種特徵?在未來會怎樣發展?

電影
《地久天長》:中國計劃生育時代的悲劇

奈傑爾•安德魯斯:我們同情《地久天長》中幾乎每一個人,甚至包括要求女主角打掉二胎的那名女黨員幹部。

廢除一胎化政策未能阻止中國生育率下降

去年中國新生兒數量減少了200萬,是2015年廢除一胎化政策後連續第二年下降。育兒成本高被指爲一大原因。

中國爲什麼不徹底放棄對生育的限制?

鄧聿文:政府不願放棄對人口和生育的計劃和干預,用有形之手來調節控制人口數量,這反映了對生育權的漠視。

調查:中國人爲什麼不願意多生小孩?

FT《投資參考》的調查顯示,近六成的中國城市受訪者表示相關費用是限制生育的最大因素,只有4%表示是政策限制。

想生不敢生:高房價削弱二孩政策了嗎?

周穎剛、彭鷺、蒙莉娜:一胎化期間,中國人想生而不能生。如今二孩政策放開了,中國人卻因高房價而不敢生。

調查:中國女性面對的職場不平等問題

根據FT《投資參考》的最新調查和研究,先解決中國職場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或許可以因此解決低生育率的現況。

爲什麼中國城市女性不願多生二孩?

靳永愛:中國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後,出生人數不升反降,反映出育齡婦女生育意願較低已成爲一個普遍的現象。

生孩子不該是人口紅利消失的對策

李志龍:解釋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人口紅利是繞不過去的原因,但人口紅利消失並不是洪水猛獸,它既非經濟成長的充分條件也非必要條件。

檢討中國計劃生育政策

鄒至莊:在1980年中國政府決定限制生育是沒有必要的,這麼做弊多於利,建議以後政府決策前徵求經濟學家的意見。

人口
研究顯示中國人口或已被印度超過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學者易富賢表示,中國官員將中國1990年至2016年間的出生人數高估了近9000萬。

分析:中國政府鼓勵人們生育更多子女

在放棄獨生子女政策不到18個月後,中國政府想方設法鼓勵人們生育更多子女,以提高出生率和防止人口下降。

如何評估中國全面二孩政策?

易富賢:如何讓人口走向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中國面臨的嚴峻挑戰,這需要改革整個社會、經濟、價值體系。

中國二胎媽媽們的新態度

隨著中國放開二胎政策,其醫療系統開始逐漸減少剖腹產比率。在產婦羣體中,一條戒斷「剖腹產執念「的戰線也就此拉開。

中國人真的「重男輕女」?

FT駐上海記者楊蓓蓓:《中國的隱匿兒童》一書指出,中國農民並非天生討厭女兒,只是過去中國實行的一胎化政策扭曲了中國農民的天性。

二孩
世行預警中國「未富先老」

世界銀行發佈報告稱,到2040年中國將減少逾9000萬勞動人口,超過德國人口總和。分析人士預計,儘管中國已經放鬆了獨生子女政策,但此舉可能僅會暫時拉動人口上揚,長期效果將並不顯著。

「二孩政策」不會解決養老金難題

MIT斯隆管理學院波曾:中國的「二孩政策」向正確方向邁出了一步,但這不太可能對勞動人口與退休人口的比例產生重大影響。因此,中國的養老體系將依然承壓。

中國很難再現「嬰兒潮」

中國政府可以通過法令實現很多目標,但很難讓人多生孩子。墮胎太多、性生活太少、精子太少——中國現代社會的種種現象對政府希望推動的「全面二孩」計劃沒有助益。很多夫婦不願生二孩,有的甚至一孩都不想生。

中國政府放權之路並非坦途

專欄作家皮林:出臺二孩政策和取消存款利率上限,都是具有高度象徵意義的政策變化,標誌着中國政府正在退出民生的兩個重要領域。但這並不意味中國放鬆權力的改革會一帆風順。政府內部有人希望放棄管控,但另一部分人卻不肯放手。

沒有兄弟姐妹的一代

FT撰稿人劉海寧:中國的獨生子女一代如今多數處於生育佳齡,此時出臺普遍二孩政策,恰逢其時,但一胎化政策對中國人的影響卻需要更長時間來消除。

中國計生官員前途未卜

隨著中國結束一胎化政策,數以百萬計的計生官員們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30多年來,他們因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而遭到許多中國人的反感。

那些爲「計生」犧牲過的中國人

FT中文網撰稿人陶太:遲到的慈悲依舊是慈悲。但30多年裏,爲中國「計生」政策付出代價的人,不該被忘記。何時,生育權才能不被「計劃」?

全面二孩政策對中國樓市利好有限

中原集團劉淵:短期看,全面二孩政策對樓市產品的結構影響顯然大於數量影響。因爲即使從現在起人口出生率增加,也改變不了5-15歲這一代年輕人口數量大減的局面。

江蘇如東:老齡化危機的預演?

一胎化政策給中國社會造成了長遠影響,也帶來了當初決策者始料未及的後果,包括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江蘇省如東縣的現狀恰如「樣板間」,提前展示了中國老齡化社會的未來。

分析:中國全面放開二孩的影響

中國2013年末部分放寬獨生子女政策並未帶來生育率明顯上升,考慮到社會和經濟因素,此次全面放開二孩產生的影響可能有限。

一胎化
中國廢止了一胎化,但仍未廢止計劃生育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學者易富賢: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宣佈的「全面二孩」政策是一個偉大的進步,但只有徹底停止計劃生育,才標誌着「尊重生命、保障人權、人口是財富、將人當人看「的新時代的開始。

中國宣佈普遍二孩政策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中國所有夫婦均可生育兩個子女。這個決定是一大讓步,將受到中國很多普通人的歡迎。但人口專家稱,這一改變不太可能對人口規模有很大影響,因爲之前的「單獨二胎」政策並未帶來生育高峯。

中國棄嬰往事

我的兩個養女出生於上世紀末,由於命運、政治和經濟上神奇的機緣巧合,那段時期是中國農村拋棄女嬰的高峯期,她們的存在反映了一個很大程度上已不復存在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