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平等

AI如何影響性別平等:挑戰與機遇並存

人工智慧正在重塑勞動力市場、產業結構乃至政策決策機制。在技術不斷擴張其邊界的同時,關於AI是否能夠推動性別平等,成爲政策制定者與行業實踐者日益關注的問題。

專訪世界經濟論壇:實現全球性別平等尚需123年

技術變革和地緣經濟碎片化可能逆轉女性經濟地位的提升趨勢,尤其在中低收入國家,女性在出口行業獲得的正規就業機會面臨貿易收縮風險。當下尤其需要重視貿易環境的變化對性別平等的影響。

性騷擾
爲什麼十年之後,中國的大學仍然無法建立性騷擾防範機制?

李思磐:性騷擾其實是高校和學術圈現有的「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它也讓資源壟斷、近親繁殖的結構更爲固化。

人工智慧如何影響應屆畢業生的性別平等

以前的科技繁榮推動了電腦科學專業畢業生的職業發展,其中男性佔據很大比例,但這次的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投資
研究:女性缺乏自信擴大了投資差距

研究顯示,更多男性選擇投資,而更高比例的女性則傾向於持有現金。

發達經濟體科技崗位性別差距縮小

在美國、歐盟和英國,對IT崗位的強勁需求和靈活工作安排有助於更多女性加入科技行業。

教育
好的性教育,從出生就要開始?專訪性教育導師莫海琛

莫海琛認爲,在學齡前階段要教會孩子全身上下所有器官的科學正確的名稱,告訴他們「身體是自己的」,植入身體權的概念,讓他們懂得保護自己,也尊重別人身體界限。

性騷擾
在尊重女性意願的路上,歐洲國家走到了哪一步?

張冬方:無論在公共討論還是法律層面,歐洲的討論點已經轉變爲「不就是不」夠嗎?還是「只有是才意味著是」?

職場
FT讀者調查:兒童保育補貼將助力女性重返職場

受訪者呼籲政府和僱主幫助承擔兒童保育費用,從而鼓勵更多女性重返職場。

電影
田中絹代:「嫁給電影」的女導演

崔瑩:田中絹代擁有漫長燦爛的演員生涯,因塑造隨命運沉浮的女性角色而深入人心,但她本人也是一位險些被時代埋沒的女導演。

職場
是時候讓薪資變得更加公開透明瞭

克拉克:公開薪資可能有助於縮小性別收入差距這一根深蒂固的不平等現象,但目前很少有企業採取這種徹底透明的薪資公開方式。

日本首位女性工會主席被男同事敦促拒絕上任

日本最大工會的首位女性會長吉野知子誓言要對日本企業施加壓力,推動女性進步。

Adidas
Adidas要求員工分享個人數據以促進多元化

這家運動服裝製造商在員工抗議種族不平等之後採取了跟蹤數據的行動。

渴望繼續工作但不得不退休的中國職業女性

越來越多的中國職業女性因僱主強迫其50歲退休而將僱主告上法庭,與堪稱全球最低的退休年齡抗爭。

《我的姐姐》不該只有性別視角

劉遠舉:個人獨立當然要,但不是朝著消滅家庭、或者通過消滅家庭來得到的。這是歷史的教訓。

身份的幻象

劉遠舉:當一個男性覺得楊笠侮辱到他了,是因爲他的身份選擇範圍實在太少了,或者說,能夠令他感到力量感的身份歸屬太少了。

沃爾沃
沃爾沃將爲全公司新生兒父母均提供完整產假

沃爾沃將向全公司的新生兒父親也提供完整產假,即現在新生兒父母均可享受24周帶薪假期。此舉有助於提高該公司中的女性高階主管人數。

香港大型上市公司董事會未能實現性別平等

香港上市公司在實現董事會性別平等方面進展緩慢,落後於全球同行,配額可能是解決這一情況的唯一途徑。

女性管理的美國基金業績優於全男性管理團隊

高盛的一份分析報告顯示,今年迄今,美國全女性及男女混合基金團隊的業績優於全男性投資組合管理團隊。

新冠疫情和經濟滑坡對女性的打擊最大

希爾:琳達•史考特的研究發現,女性實現平等經濟發展受到阻礙,而新冠疫情讓這一點更加明顯。

拉加德:女性領導人在新冠危機中表現出色

歐洲央行行長表示,新冠疫情期間女性領導人表現勝過男性領導人。她特別讚揚了德國總理默克爾應對疫情的方式。

職場
職場性別平等因疫情出現倒退

凱文迪什:隨著這場危機對經濟造成重創,老闆們正在糾結該讓誰走人。戰後幾次經濟衰退都是「男性衰退」,而這次衰退對女性的打擊更大。

國際勞工組織:新冠疫情可能毀掉性別平等的進展

該組織擔心,性別平等方面的進展可能被此次疫情逆轉,因爲女性失業的風險更大、更可能受到感染、並且承擔更多無酬照護的責任。

性別偏見阻礙女性從事科學職業

FT的分析顯示,世人對男女從事科學相關職業抱著截然不同的態度,這些成見影響學生職業選擇並導致女性錯過高收入職業。

忽視女性顧客的糟糕設計

希爾:《看不見的女人》一書作者認爲,如果企業想提供受歡迎的服務和產品,那麼忽視「半邊天」是沒有道理的。

交易大廳文化仍在阻礙女交易員

男性主導的交易大廳文化,以及外匯交易行業男女薪資的巨大差異,導致很少有女性擔任高級交易職位。

擔任律所合夥人與做母親衝突嗎?

英國法學院新生中,女生佔三分之二,但在律所,女性權益合夥人僅佔19%。女性往往要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做取捨。

讓男性參與性別平等努力

研究發現,男性參與性別平等努力的企業有96%報告取得進展,而沒有男性參與這方面努力的企業只有30%報告進展。

MeToo
科技業投資者在與新創企業的交易中加入#MeToo條款

科技行業性騷擾和歧視問題頻發,投資者對相關風險變得更爲「小心」,紛紛在交易協議中增加相關條款。

教育
2018:教育類公共事件評點

李繼威:由於缺乏人文關懷,在教育的過程中,受教育者的權利和自由沒有得到保障;從教育的結果看,我們也沒有培養出在社會生活中尊重他人和秩序的個體。

研究發現75%的新任董事仍是男性

全球獵頭公司億康先達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公司董事會的性別平等可能永遠無法實現,在新任命的董事中,75%仍爲男性。

教育
STEM學科女生偏少導致數字性別鴻溝

最新報告顯示,中學和大學缺少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科目的女性,導致發明者、軟件開發者羣體出現性別鴻溝。

缺乏女主角的MBA案例研究

業內人士稱,就商學教育性別平等而言,除非引入有女主角的案例研究,否則圍繞MBA學員和教師性別比例的現有指標沒什麼意義。

「娘炮」討論與缺席的性別平等教育

袁漪琳:攻擊「娘炮」,凸顯中國社會對性別歧視的麻木。在「一刀切」的性別文化中,任何性別都是永遠的輸家。

教育
女經濟學家爲何那麼少?

女性攻讀經濟學的可能性遠遠小於男性,更別提從事經濟學職業了,經濟學仍被視爲一個由男性主導的領域。

調查:中國女性面對的職場不平等問題

根據FT《投資參考》的最新調查和研究,先解決中國職場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或許可以因此解決低生育率的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