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

法律
哈維•溫斯坦在重審中被判犯有性侵罪

陪審團在另一項指控上宣判這位前好萊塢大亨無罪,第三項指控尚未裁決。

心理學
從心理學看,爲什麼總有人苛求「完美受害者」?

覃凱鈺:我們希望世上一切都是可解釋的,萬事都有其因果而不是偶然。這就是爲什麼很多人本能地不願接受「純粹的倒楣」和「好人沒好報」,而是寧願認定受害者做錯了什麼。

涉嫌性侵的阿里巴巴前經理被拘留

這起醜聞再度令人審視這家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中國最近對科技行業的整頓已使中國多家大型科技公司的市值嚴重縮水。

阿里巴巴辭退涉嫌性侵下屬的員工

該公司執行長張勇稱這起事件是「全體阿里人的恥辱」。他在內部信中宣佈辭退涉嫌性侵的一名主管,並稱另外兩名高階主管已辭職。

女權
中國女權運動的「吳亦凡時刻」

劉波:從吳亦凡事件及其輿論反應中能看到中國女權運動的成果和一些新進展,一些共識正在形成,同時娛樂圈特定的性侵害場域問題得到關注。

MeToo
弦子起訴朱軍性騷擾案陷入僵局

中國最著名的電視名人之一朱軍拒絕出庭面對原告。弦子希望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件能爲其他性騷擾訴訟樹立榜樣。

共識之下的分裂——高階主管涉嫌性侵養女案社群媒體觀察

李繼威:高階主管涉嫌性侵養女案的每一步進展都被置於輿論審視之下,個案正義的實現與否對公衆而言也是清晰可見的。

溫斯坦
溫斯坦因性犯罪被判23年監禁

前好萊塢重量級人物溫斯坦因性犯罪重罪被判處20年監禁,並因三級強姦罪被判處3年監禁。

MeToo
溫斯坦與原告暫時達成4500萬美元協議

電影大亨溫斯坦性侵案初步達成和解協議,他將支付4500萬美元,分給指控者和已破產的溫斯坦影業董事。

性侵
溫斯坦前助理隱忍20年後打破沉默

當哈維•溫斯坦被指有一系列性侵行爲時,Rowena Chiu的家人不知道她有自己的故事要講,因爲苛刻的保密協議在約束著她。

職場
企業與辦公室戀情的鬥爭之路

近期企業高階主管因辦公室戀情辭職的事件較爲密集。「MeToo」運動以後,許多企業收緊了對辦公室戀情的規定。

性醜聞
揭祕傑佛瑞•艾普斯汀

艾普斯汀在因性侵被捕前十分神祕:外界無從知曉他的具體客戶名單,也無法在金融市場上追蹤到他。

性醜聞
美國富豪被控性侵數十名女孩

對沖基金經理艾普斯汀十多年前就曾就類似罪名認罪,並通過認罪協議避免聯邦指控和長期監禁。該協議被指過於寬大。

女權
沃倫•法雷爾:男女兩性都需要擺脫過去的刻板形象

這位曾支持女權運動的男性意見領袖表示,我們需要的不是抨擊男性的女權運動,也不是抨擊女性的男權運動,而是一個讓兩性都能扮演更靈活角色的性別解放運動。

MeToo
科技業投資者在與新創企業的交易中加入#MeToo條款

科技行業性騷擾和歧視問題頻發,投資者對相關風險變得更爲「小心」,紛紛在交易協議中增加相關條款。

MeToo
從「娘炮」到「有毒害的男子氣概」

劉裘蒂:最近美國社群媒體霸屏的關鍵詞是「有毒害的男子氣概」。吉列新廣告在美國引發廣泛爭議,#MeToo 過後,「男子氣概」的定義又成新議題。

MeToo
中國「#Me Too」一週年:歷程、成績與限制

黃雪琴:我回訪了18位2018年在中國捲起#ME TOO風暴的舉報者,試圖瞭解這場運動是如何發生的,她們遭遇了什麼,改變了什麼,又受到了什麼限制。

MeToo
美國社會有比男權更嚴重的問題

福魯哈爾:#MeToo運動背後似乎有一句潛臺詞——世界上大多數問題的核心都是男權盛行。對此我難以苟同。

#MeToo在中國

弦子訴朱軍案是中國#MeToo運動的一個典型代表。弦子說她很怕輸了這樁案子,可能很多年都不會再有女性說出她們的經歷。

新聞人物:克里斯廷•布萊西•福特

她本想避開聚光燈,但權衡後決定向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作證,講述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卡瓦諾試圖強姦她的往事。

MeToo
MeToo之後,爲什麼有必要在中國大談女權?

袁漪琳:不能認爲只要實現「人人平等」的夢想便可坐等歲月靜好,女權主義和女權運動有其獨立存在的正當性。

MeToo
「米兔」——中國版的MeToo

中國近期一波名人被曝涉嫌性騷擾,此事在網上引發熱火朝天的討論,而爲應付網路審查,各種隱晦詞語應運而生。

大學
要不要放過「師生戀」?

李繼威:西方限制師生戀的出發點在於制約教師權力,保護學生權利。近期中國的MeToo運動也讓人關注這一話題。

MeToo
需要給Me Too設「紗窗」嗎?

劉波:假如出現惡意誹謗或誣告他人的情況,不能讓合法的Me Too承擔責任,這只是誹謗或誣告者自己犯下違法行爲。

MeToo
中國Me Too運動中的性權力與性政治

鄧聿文:儘管Me Too運動不可能深入政治領域,也無法改變中國社會深厚的男權結構,但總體來說應對它持肯定態度。

MeToo
Me Too不符合法治嗎?

劉波:Me Too並不是在已有現代法律體系之外特立獨行,而只是試圖通過公民主動行動來促進更充分的法治狀態的實現。

MeToo
尊重弱者是做一個強者的基本條件

張千帆:我絕不會認可「公知」圈和公益圈一片漆黑的判斷,但我確實認爲有必要革除權力文化在我們自己身上的殘餘。

MeToo
「權力通喫」是性傷害氾濫的根源

郭於華:性傷害不宜簡單歸結爲某些領域或圈子的問題。當「權力通喫」的邏輯遍及整個社會,哪個領域也不會更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