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權

沃倫•法雷爾:男女兩性都需要擺脫過去的刻板形象

這位曾支持女權運動的男性意見領袖表示,我們需要的不是抨擊男性的女權運動,也不是抨擊女性的男權運動,而是一個讓兩性都能扮演更靈活角色的性別解放運動。

自2013年起,中國在由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全球性別報告》中的排名從第69位連續下滑,到2018年僅位列149個國家中的第103位。在一個女權運動尚無顯著成效的時代,採訪一位來自「後女權時代」的男權主義者似乎是不合時宜的。一方面,女權運動來到中國後從來沒有得到過公權力的背書;另一方面,中國的公共討論也沒有擺脫「談女權色變」的語境。但沃倫•法雷爾或許不會帶來這種不安。

雖被稱爲「男權運動之父」,這位曾經支持女權運動的意見領袖身上卻少見「大男子主義」和「直男癌」的痕跡。他的男權主張也並不是指恢復男性統治力、強調男子氣概,而是和一些女權主義者類似,倡導性別解放,呼籲男性同樣要擺脫社會施加的刻板印象——加倍掙錢養家、缺席子女教育、不分場合強調犧牲精神。

包括性別解放的討論在內,性別議題作爲人類社會的元議題之一,甚至比意識形態之爭還要古老。正因如此,中美兩國社會也分享著一些相似的性別議題——#MeToo運動、有毒的男子氣概(toxic masculinity)、性別平等教育等等。這些性別議題討論的具體內容也分享著相似的特徵,有時我們還能在中文和英文社群平台上找到支持或反對某一性別議題完全相同的論點。在這些議題上,沃倫•法雷爾也有著自己的看法:他完全支持女性在#MeToo運動中發出自己的聲音,講述自己的故事,他承認「男子氣概」存在有毒性的一面,同時認爲男孩展現「娘」的一面是有好處的。

您已閱讀10%(593字),剩餘90%(523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