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央行發佈一季度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3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304.80兆元,同比成長8.3%。2024年一季度,中國名義GDP成長4.2%,廣義貨幣增速要高於GDP。
中國廣義貨幣的規模比美國、歐元區及英國之和還要大,而且成長速度高。由此,市場上有人認爲中國是在進行「量化寬鬆」。實際上,中國M2規模大的主要原因是金融體制不一樣,我們更依賴於以銀行爲媒介的間接融資,銀行資產佔金融資產的大部分,並不能因此而認爲中國在進行「量化寬鬆」。但是M2/GDP比值越來越高,表明廣義貨幣拉動經濟成長的效率越來越低,我們應該鼓勵發展股市、債市等直接融資市場,從而降低M2增速、提高廣義貨幣的效率。
有不少人認爲判斷貨幣超發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標是通膨率,而中國沒有長期的通貨膨脹,人民幣沒有持續的貶值,因此他們認爲中國沒有貨幣超發。但是,除了通膨以外,資產價格是否泡沫化也是判斷貨幣是否超發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國內房地產價格經歷了大幅度的上漲。另外,居住開銷在中國物價指數裏佔的權重偏低,且只反映了房租而非房價的漲幅。還有人民幣並不是完全自由兌換的,人民幣匯率也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人民幣相對其他貨幣的價值。因而,我們並不能認爲人民幣不存在超發的現象。
您已閱讀9%(534字),剩餘91%(516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