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起,一直有指責的聲音稱,中國爲已經負債的國家提供開發貸款時,在搞「債務陷阱式的外交」 (Debt Trap Diplomacy)。這是由印度北部地區的智庫圈發明,受到部分西方媒體和政界人士歡迎的一種敘事方式,尤其是在美國,用於批評「一帶一路」倡議(例如Mike Pence,2018 ; John Bolton,2018)。 此後,這一認知被進一步深化,獲得了廣泛傳播。 自此,對於「一帶一路」倡議的質疑聲不絕於耳。
全球發展中心最近進行的一項研究警示,由於中國發放的貸款,很可能會導致八個國家的債務與GDP比率出現超過50-60%的後果。而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黛博拉•布羅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曾在文章《以批判的態度看待中國的「債務陷阱外交」:文化基因的興起》中,駁斥了西方媒體對於中國「債務陷阱外交」的報導。與此同時,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學院(Johns Hopkins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所整理的一份關於中國對非洲貸款的數據資料顯示,迄今爲止,並沒有任何的例子說明中國在非洲故意利用某國的債務來獲取不公平的戰略優勢。
而從發展的角度出發,發達國家就國際發展援助投入的資金並不少,但效果如何?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已有總值超過4.6兆美元(按2007年同等價值美元計算)的雙邊及多邊官方發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流入了低收入國家。然而,極端貧困和發展停滯不前的狀況仍然極爲普遍。這清楚地表明:傳統的北南援助遠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