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

瑞士央行將利率降至零

美國推動的貿易戰和滯後的通膨導致瑞士法郎幣值飆升,使貨幣決策變得複雜。

日本
負利率結束,日本能否從「名義復興」走向「實際復興」?

羅志恆、廖佐夫:日本能否將「工資—物價」的良性循環拓展爲「企業投資—居民消費」的良性循環,是其經濟能否從「名義復興」走向「實際復興」的關鍵。

歐洲負利率時代即將結束

瑞士央行預計將於週四將基準政策利率從-0.25%上調高達1個百分點,此舉將標誌着歐洲負利率時代的結束。

通膨飆升給主要經濟體帶來負實際利率

各國央行也不願過於突然地收緊貨幣政策,認爲價格飆升是暫時的。

歐洲央行就負利率政策暴露內部分歧

歐洲央行決定繼續購買債券並維持深陷負數區間的利率,此舉遭到一些較鷹派政策制定者的批評。拉加德稱歐洲央行內部存在「微小分歧」。

負利率之下,技術如何影響金融體系現代化

劉功潤:歐美髮達經濟體金融業負利率特徵,反映其經濟衰退本質,其根子在經濟動力問題上。金融體系現代化何以導致了過度「金融化」?

A股
「資產、貨幣」雙充裕時代的投資之道

胡月曉:資產、貨幣雙充裕時代最顯著變化是市場結構分化,市場分化取代了板塊輪動,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投資代理人選擇成爲了投資決策中心。

債券
負利率時代,債券還值得投資嗎?

溫凡:絕對收益的高低,並不意味著投資回報的高低。債券基金經理並不是簡單地將符合條件的債券,按照收益率越高越好的標準選擇。

投資
理性泡沫時代的金融投資變化

胡月曉:負利率時代掩蓋了西方資本市場功能泡沫的本質,讓泡沫顯得理性化。不過,只要是泡沫,不論理性與否,終歸會破,問題是什麼時候破。

Lex專欄:負利率或可發揮積極作用

負利率的潛在好處不應忽視,但時機很重要。一旦新冠疫情相關不確定性減少、經濟復甦開始,將利率推至零以下將發揮最大的作用。

利率
零利率下投資者還能買債券嗎?

伍治堅:全球主要發達國家利率接近於零,甚至爲負,爲投資人提出了一個新課題:如何看待債券的價值?在投資組合中還有沒有必要購買債券?

負利率
負利率無法挽救負債經濟體

德拉羅西埃:負利率並非應對過度負債的好辦法,負利率是金融不穩定的根源,會幫助製造資產泡沫。

負利率
不可輕易嘗試負利率

範斯蒂尼斯:不應忽視負利率對金融業及通膨預期的影響,這種需要極端謹慎的措施,並不適合應對緊急情況。

新冠疫情可能加劇經濟長期停滯

戴維斯:疫情導致的封鎖對所有大型經濟體造成巨大沖擊,這將引發家庭和企業的結構性回應,從而加強經濟停滯的力量。

瑞典爲何結束負利率實驗?

瑞典通膨率已達到央行設定的目標值2%。瑞典央行行長認爲負利率政策是成功的,但若長期持續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私募股權:流動性差反而更值錢嗎?

伍治堅:私募股權投資短期內可能讓投資者的報表更好看,但它無法減少底層資產真正的投資風險。在涉足前投資者應充分了解其投資特點和風險。

負利率
負利率究竟意味著什麼?

伍治堅:現階段負利率主要存在於歐洲和日本,而且負的幅度有限,但負利率對於普通老百姓和經濟的影響,遠遠超過大多數人的想像。

負利率
探尋負利率時代的中國利率下限

胡月曉:負利率時代背景下,中國利率下行趨勢將持續,初期還要求有更大力度的下降,但不會降到海外接近零利率的水準,中外利差將長期存在。

負利率並非魔法棒

邰蒂:作爲一種非常規貨幣政策,負利率不僅可能扭曲市場,還會加深投資者的憂慮,挫傷投資者信心。

負利率
爲何全球負利率重現?

張明:爲何在時隔三年之後,全球範圍內再度出現負利率呢?從國別成長現狀與趨勢、全球成長趨勢、全球不確定性等角度,如何解釋?

「如有必要歐洲央行將再次降息」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萊恩爲上週出臺的貨幣刺激方案辯護,強調稱,若需要,歐洲央行隨時準備將利率在負值區間進一步下調。

各國央行陷入無望的貨幣戰爭

沙阿:10年前各國央行開始採取非常規貨幣政策,結果使得它們在下一輪衰退來臨時只能暗中利用利率來針對貨幣做文章。

警惕史無前例的負利率風險

韋布:與英國退歐和美中貿易戰等政治事件不同,負利率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現象。它使得人們對自己該做什麼沒有任何把握。

負利率
負利率世界的魔幻之旅

全球約四分之一債券的收益率爲負值,就連美債也有可能加入負利率的隊列,目前債券市場的怪現象讓許多投資者感到困惑。

讓負利率變得可信

穆加達姆:即將離任的德拉吉能給拉加德留下的最好禮物,就是建立一個讓負利率變得可信的機制。這意味著歐洲央行需要克服兩個障礙。

金融
警惕負利率與「金融約束」的謬誤

馮興元:金融市場上,自由形成的市場利率最爲重要。任何人爲的扭曲都不足取。任何央行都應維護這種利率機制。

負利率
負利率後果:瑞典政府抱怨稅收太多

負利率使高稅收變得相對不那麼痛苦,由於返稅水準相對較高,瑞典企業和個人開始爭先恐後地向政府納稅。

日央行再度維持-0.1%利率不變

日本央行重申,日本經濟正延續溫和的復甦態勢,而鑑於海外經濟體的溫和成長,「日本出口已出現回升」。

負利率
負利率並不可怕

普森:負利率只是又一種貨幣政策工具,對有些經濟體有用,對另一些經濟體不那麼有用,不應該對它小題大作。

區塊鏈革命一旦發生

範斯蒂尼斯:區塊鏈也許會帶來戲劇性的改革:它將振作贏家,也會帶來輸家,但並不意味著所有中介的末日。

印鈔治不了「日本病」

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邢予青:負利率導致日經指數大跌日元升值,幾乎把安倍經濟學三年來屈指可數的亮點損失殆盡。人民幣是否要和日元一起上揚呢?

負利率
負利率與資金的時間價值是否矛盾?

FT記者麥克拉姆:現在把錢借給日本、德國或瑞士政府,利率是負的。金融學一條基本假設是,資金具有時間價值,負收益率與這一理論不矛盾嗎?

負利率
負利率是經濟痼疾的表徵而非病因

FT首席經濟評論員沃爾夫:世界經濟正遭遇儲蓄過剩、投資不足的困擾,負利率政策符合這一事實。但是,貨幣政策變得越極端,對其進行校準就越困難。

爲什麼會有人買負收益率債券?

購買收益率爲負的債券然後持有到期,是板上釘釘的虧本交易。FT記者爲你揭開其中「奧妙」:如果其它資產價格大跌,負收益率債券將帶來「超常表現」。

FT社評
FT社評:負利率政策已近極限

負利率延續時間越長,帶來意外後果的風險也越大。至少在歐元區,降息政策在政治上已接近極限。目前的問題在於,應該用何種政策來取代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