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探尋負利率時代的中國利率下限

胡月曉:負利率時代背景下,中國利率下行趨勢將持續,初期還要求有更大力度的下降,但不會降到海外接近零利率的水準,中外利差將長期存在。

負利率時代背景下,中國利率下行趨勢將持續,初期還要求有更大力度的下降,但不會降到海外接近零利率的水準,中外利差將長期存在。

負利率時代來臨

負利率時代的提法,或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爲只是相對於過去的利率水準,未來將迎來一個更低利率水準的時代而已。按照「流動性陷阱」理論,負利率是不可能的。2008年金融危機後歐美的貨幣政策實踐突破了這一理論限制——爲促使銀行擴張,負利率被普遍使用。實踐中實體領域借貸市場、債券市場中的利率當然仍然是正的,但在準備金市場上,央行直接調控的基礎貨幣利率、甚至國債利率,下降至負值成常態。從實體經濟領域的融資市場利率上看,負利率還看不到,還只能說是低利率;但在央行主導的準備金市場和銀行間市場上,負利率成爲了常態。因此,市場上常言的「低利率」和「負利率」,實際上視角不同的兩種說法而已,實質所指是一樣的。

您已閱讀10%(363字),剩餘90%(335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