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日本經濟

印鈔治不了「日本病」

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邢予青:負利率導致日經指數大跌日元升值,幾乎把安倍經濟學三年來屈指可數的亮點損失殆盡。人民幣是否要和日元一起上揚呢?

很久以前,《經濟學人》雜誌評論說「日本是一個善於讓人失望的國家。」這個評論今天讀來依然毫不過時。4月28號日本央行在例行會議結束後宣佈:貨幣政策維持不變。這讓期盼日本央行進一步加碼放水的觀察家和貨幣炒家大失所望。日元瞬間從111.7日元對一美元的價位,升至109的高位,當天日元以勁升2.4%收盤、。

三個月前日本央行決定實行負利率的政策,同樣讓市場震驚。當時,市場上沒有任何分析家預料到,日本央行會步歐洲央行的後塵,引入負利率。讓市場參與者更爲困惑的是,日元在短暫貶值後,掉頭開始升值,從一美元對120日元的水準,連續上漲突破了一美元對110的門檻。「利率都是負的了,日元不跌反升,難道真是逆天了?」這是所有理性經濟人和對貨幣理論篤信不疑的分析家腦子裏的一個大問號。負利率的導入,不僅沒有引起日本央行期望的結果,反而導致日經指數大跌,日元升值。幾乎把安倍經濟學三年來屈指可數的亮點,損失殆盡,讓所有市場觀察家都大跌眼鏡。

自從2013年黑田擔任日本央行行長以來,日本央行就把2%的通膨率作爲貨幣政策目標。爲了實現這一目標,日本央行步美聯準後塵,進入了量化寬鬆時代。量化寬鬆的力度,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2012-2015的三年內,基礎貨幣投放量從132兆日元,猛增到344兆日元,幾乎是日本GDP的70%,大大超過了美聯準和歐洲央行20%的水準。日本央行的邏輯很簡單:通過公開宣傳通膨目標和印錢,來改變消費者對通膨的預期。如果消費者相信未來的通膨會達到2%,就會把睡在銀行賬戶裏利息爲零的存款拿出來買車,買房,買地。企業也會趁著被量化寬鬆壓低的利息增加借貸,進行投資。這樣,通縮就消失了,經濟就開始成長了。

您已閱讀24%(704字),剩餘76%(22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