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夏普

日本政府「企業救助戰略」引發爭議

夏普被出售給臺灣公司富士康,讓很多以爲日本政府會救助本國公司、阻止其被外資收購的想法都被證明是錯誤的。然而,政府救助和保護主義真的在日本終結了嗎?

夏普(Sharp)不久前被以3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臺灣的富士康(Foxconn),至此,所有一廂情願地以爲日本政府會盡力救助本國公司、阻止其被外資收購的想法都被證明是錯誤的。

不過,要慶祝政府救助和保護主義在日本徹底終結還爲時尚早。在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的領導下,日本政府通過合併地區性銀行和煉油企業,積極地對狀況不佳的行業實施整頓。在日本企業積極參與競爭、以求在人工智慧和設備互聯時代維持生存的情況下,政府高官也鼓勵在消費電子、汽車等行業實施整合。

然而,當政府以「國家利益」爲藉口,通過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等機構把納稅人資金注入困難企業時,其扮演的角色也引起了更大爭議。

您已閱讀19%(298字),剩餘81%(124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