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日本

日本亟需改變企業文化

FT亞洲版主編皮林:以工齡工資和終身就業爲特點的日企文化,在經濟追趕期尚有一定合理性,但在今天的日本,已無任何意義。擺脫無謂的加班制度,是個不錯的開始。

我們要把產品發送給全世界的人們

我們的辛苦勞作就像水流之聲

從泉水中噴出

工業進步,工業進步

和諧第一,松下電器。

這首由統一穿著連體衣的工人唱出的歌,典型地反映出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日本企業文化,那是一段沸騰歲月,日本經濟正衝勁十足,只是距今已十分遙遠。戰後日本取得的非同尋常的成功,主要是建立在一套不同於西方主流的企業實踐的基礎上。在大公司裏,有著體現這一體制的多個因素,從工齡工資和終身就業,到由工人主導的提升勞動生產率的計劃。

您已閱讀12%(216字),剩餘88%(155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戴維•皮林

戴維•皮林(David Pilling)現爲《金融時報》非洲事務主編。先前他是FT亞洲版主編。他的專欄涉及到商業、投資、政治和經濟方面的話題。皮林1990年加入FT。他曾經在倫敦、智利、阿根廷工作過。在成爲亞洲版主編之前,他擔任FT東京分社社長。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