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負利率

負利率與資金的時間價值是否矛盾?

FT記者麥克拉姆:現在把錢借給日本、德國或瑞士政府,利率是負的。金融學一條基本假設是,資金具有時間價值,負收益率與這一理論不矛盾嗎?

坦白講,現在這個世界令人難以理解:把錢借給日本、德國或瑞士政府幾年,利率是負的。

這其實是可以解釋得通的。正在進行的刺激措施試驗——向銀行存放在一些央行的存款收取利息——使得持有現金需要付出昂貴代價。一些銀行、養老基金和保險公司必須買入安全的政府債券而不管價格高低。其他機構可能認爲,價格還會漲得更高,收益率會進一步降低。

負利率也曾是一種有趣的思想實驗,比如「基姆高」(Chiemgauer),這是德國的一種地方貨幣,由一位經濟學講師在2003年發明的,每3個月,這種貨幣的價值就會縮水2%。負利率有力地刺激人們在今天消費,而不是爲了明天存錢。

您已閱讀20%(271字),剩餘80%(109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