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國經濟

人民幣匯率制度轉換面臨艱難過渡

張春:從固定匯率制轉向市場匯率制充滿風險,匯率市場化應先參考一籃子有效匯率以減少美元波動影響,並繼續鼓勵和開放民間跨境資本流動。

去年中國「811匯改」所引發的市場震盪和多空大戰出乎很多人的預料,中國央行的初衷是希望通過中間價的改革達到「一石兩鳥」的目的:讓匯率形成機制更市場化,同時通過一次貶值性釋放人民幣貶值壓力。然而,事與願違,由於當時正值中國股市大跌,此舉引發了外界對於中國政府是否支撐不住的質疑。推動了離岸市場匯率繼續下跌,加劇了人民幣匯率貶值的預期。然後央行又開始加大在匯率市場干預的力度。

人民幣是否有貶值壓力

您已閱讀5%(196字),剩餘95%(415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