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將在本月26-27號在上海召開,這是中國作爲東道主第一次主導最重要的國際財經會議,特別是在全球經濟面臨通縮,金融市場開年便遭遇匯率與商品市場大幅動盪的背景下,會議成果倍受外界期待。筆者建議,藉此良機,中國發揮東道主優勢,推動全球宏觀金融治理協調,特別是在促成弱勢美元的「新廣場協議」策略中更加主動。畢竟這不僅有助於降低做空人民幣的壓力,防範金融風險,也有助於全球金融穩定,提升中國在全球的金融話語權,一舉三得。
可以看到,2016年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加劇,不僅前期人民幣與香港遭遇大舉做空,且在中國農曆新年假期期間,海外市場更是經歷了一輪大規模的動盪。全球股票、商品等風險資產紛紛遭到拋售,日本股市、歐洲股市跌幅最大,投資者避險情緒大幅提升之下,同期美日國債收益率持續走低,美元指數從年初100一度跌至95.2,而黃金白銀暴漲,日元作爲避險貨幣兩週漲幅高達7%。
面對全球金融市場恐慌情緒增加,有觀點建議,此時應加強全球決策者的合作,開展類似1985年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式的多國協同干預匯市,以促進美元貶值,穩定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在筆者看來,面臨人民幣還是和美元掛鉤的現實中,引導弱勢美元符合各方利益,不僅有助於減輕新興市場國家動盪,緩解人民幣大幅貶值壓力,支撐大宗商品價格,甚至對防止美國衰退也有益處。
您已閱讀15%(578字),剩餘85%(3184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