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政策領域,沒有什麼問題比區塊鏈的影響更有爭議了。區塊鏈是數位幣比特幣背後的分佈式記賬技術。這種技術會不會威脅金融中介的利潤,甚至危及它們的商業模式?它會不會削弱央行對全球支付和證券處理的控制?抑或它是簡化繁雜過程、提高抗壓能力和增強透明度的工具?
實施改革的理由很明顯。即使負利率的危險實驗被證明比許多人擔憂的要短命一些,在溫和成長的經濟中,銀行對更高營運槓桿的需求依然會存在。那麼,削減成本的關鍵是什麼?答案是充分利用新技術以提高生產率。
這便是區塊鏈的用武之地。它有望在多個站點和地理區域提供獨特的共享資料庫,作爲所有交易的公共賬本。由於可擴展性和相關標準等問題尚未解決,大範圍推廣可能仍是10年後的事情。與此同時,儘管圍繞該技術有大量炒作,但仍存在幾個認識誤區。
您已閱讀25%(336字),剩餘75%(99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