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全球商業的未來

共享經濟和新農奴制風險

福魯哈爾:共享經濟能否創造更可持續、更強勁的成長,要看我們是選擇達爾文主義,還是選擇迴歸溫和資本主義。

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和唐納•川普(Donald Trump)一直在向選民兜售各自的美國經濟振興計劃。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提議帶著慣有的認知失調。他宣稱自己是財政刺激政策的擁躉,但他的新成立的經濟顧問委員會卻由似乎是最後倖存的「供給派」組成。供給派是里根時代「涓滴理論」的倡導者。希拉里的計劃更具有思想上的連貫性:這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承諾大舉投資於基礎設施、製造業和乾淨能源,希望創造薪資更高的就業機會。但兩位候選人的方案都沒有充分觸及當前勞動力市場上最重要的趨勢——「零工經濟」(gig economy)。

從知名學者到麥肯錫(McKinsey)的諮詢師們,所有人進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在未來10至20年,自由職業者、獨立承包人或者爲多個僱主工作的人的數量將會顯著增加。在美國,35%的勞動者正在以這種方式工作。因此,共享經濟——由低技能的零工勞動者和有著「組合」職業的更高階專業人士組成——代表著未來發展方向。問題在於,這種經濟是否會創造更加可持續、更強勁的成長。

這種新經濟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被較爲廣泛提及的達爾文主義。各個社會經濟階層的人們走向「Uber化」,藍領和白領工作全都被分散交給報價最低的勞動者。東歐的設計師和印度的放射師已經在採用這種方式,使得服務價格低於較發達國家中的全職同行們。勞動力市場開始變得就像一個封建社會的市場,就像紐約新經濟思維研究所(Institute for New Economic Thinking)所長阿戴爾•特納(Adair Turner)曾經和我說的那樣:「領主每天出現在封建社會的市場中,說道:『我將帶走你、你,還有你』。」勞動者所分到的蛋糕——過去四十年裏在整個發達世界經濟中一直在縮減——繼續縮減。成長停滯和兩極分化的政治持續。

您已閱讀36%(755字),剩餘64%(1331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