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

Uber
美國FTC針對「欺騙性」訂閱服務起訴Uber

這家美國監管機構的法律行動是川普政府對大型科技公司的最新打壓舉措。

Uber
Uber股價下跌,強勢美元衝擊預訂前景

Uber去年第四季度的出行次數、總預訂量和調整後盈利均創下新高。

Uber
Uber不做「超級應用」也能成功

成爲神話般的「萬物應用」是執行長科斯羅薩西不需要的獎盃。

Uber
Uber競購Expedia,謀求探索「超級應用」

知情人士稱,交易意向還處於早期階段。若交易最終達成,將是這家打車公司迄今爲止最大規模的收購。

Uber
Cruise與Uber合作提供自動駕駛汽車服務

Uber與Cruise簽署一項「多年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從明年開始,Cruise的自動駕駛汽車將在一個城市向Uber平臺的乘客提供服務。

Lex專欄:美國「零工經濟」保持強勁勢頭

習慣了一鍵叫車或送貨上門的消費者不願放棄這種便捷。

Uber
Uber:美國消費者支出「從未如此強勁」

該公司稱,美國經濟趨弱尚未對消費者支出產生重大影響,食品配送需求仍然「健康」。Uber第二季度利潤遠勝預期。

Uber
Uber首季業績遠遜預期

受監管和法律糾紛成本拖累,這家美國網約車巨擘報告今年前三個月營業利潤爲1.72億美元,遠低於分析師們預測的逾6億美元。

歐盟就業官員:消費者願承擔漲價以保護工人權利

尼古拉斯•史密特認爲,確保Uber和戶戶送等公司改善員工工作條件的努力不會扼殺零工經濟模式。

Uber警告稱零工工人計劃將使其在「數百個」歐盟城市停運

Uber歐洲負責人表示,如果歐盟將零工工人認定爲事實僱員的提議得到實施,消費者支付的價格上漲高達40%。

Uber
Uber首次報告現金流爲正

該集團自2009年成立以來已燒掉250億美元后,最終實現了目標。

Uber
Lex專欄:對Uber來說,持有競爭對手公司股份已無意義

Uber對中國叫車公司滴滴的投資已經失去效用,繼續推進減持其股份的計劃是正確的。

Lex專欄:Uber的盈利能力難以持久

司機短缺、油價上漲和激烈的競爭都威脅著這家叫車和外賣公司的復甦。

Uber
Uber叫車業務開始復甦

Uber的第一季度業績超出華爾街預期,但其競爭對手Lyft仍未走出困境。

無人駕駛汽車的缺陷不在技術

麥吉:機器人計程車到最後可能只是一個噱頭,你花的錢和打Uber一樣,路上用的時間並沒有更短,而你著急的時候它不會加速。

Uber
Uber將向加拿大的顧客出售大麻

安大略省的用戶將能夠通過該公司的Eats程式進行大麻訂購,然後親自去取。

Uber
FT社評:Uber仍是不確定時期的風向標

從金融危機結束到新冠疫情爆發之間的10年裏,Uber完美地詮釋了大趨勢。該公司如今的困難表明,趨勢正再次發生轉變。

大舉讓利激勵司機「復出」 Uber業績承壓

受疫情影響,Uber司機運營意願下降。爲激勵司機「復出」,Uber顯著降低抽成比例,這拖累了其第二季度的整體業績。

軟銀
軟銀出售4500萬股Uber股份

知情人士表示,此次售股與中國監管部門近期對網約車公司滴滴的整頓無關。滴滴股價暴跌一度令願景基金的投資鉅虧40億美元。

美勞工部長言論導致零工經濟公司股價下跌

美國勞工部長表示應將零工工人劃分爲僱員。Uber、Lyft和DoorDash等零工經濟公司的股價隨後大幅下挫。

勞工
僱員睡眠時間有時也算「工作時間」——對英國最新判例的分析

一名等待載客的Uber司機,或者被要求睡在客戶家裏的護工,其睡覺時間算不算「工作時間」?英國最高法院最近對兩起這樣的案件做出判決。

卡蘭尼克支持3D列印酒店新創企業

Uber聯合創辦人支持的Habitas力求成立一個「面向千禧世代的地中海俱樂部」,向亞洲、中東和非洲推廣其「3D列印酒店」概念。

飛天車
Uber攜手南韓現代開發飛行計程車

Uber全電動四座飛行計程車的原型車本週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亮相。該公司力求在今年試飛,三年內開始商業運營。

Uber
卡蘭尼克在脫手Uber股票後全身而退

Uber宣佈,公司創辦人崔維斯•卡蘭尼克將於月底離開董事會。先前他在新股禁售期結束後出售逾25億美元股票。

Uber
Uber擬效仿亞洲同行打造「超級app”

4年前Gojek推出網約摩托車app時,夢想成爲印尼的Uber。如今Uber想效仿Gojek成爲超級app,提供出行、買菜、熱餐、銀行等各種服務。

餐飲
餐飲業迎來又一場革命

桑希爾:送餐公司正幫助一些傳統餐廳贏得更多業務,但業內人士警告,送餐公司和工業化「暗廚房」正在發展自己的品牌,與連鎖餐廳競爭。

交通
「飛行計程車」只會給城市添亂

加普:Uber正在籌劃的Uber Air服務意味著,在城市上空穿梭的「飛行計程車」在技術上有望實現。問題在於它是否可取。

投行
科技股IPO「三頭壟斷」格局面臨挑戰

摩根史坦利、高盛和摩根大通目前掌控著科技公司上市承銷市場。但在Uber和Lyft的IPO表現不佳後,競爭對手銀行希望攪動這個市場。

Uber
IPO在即,Uber盈利之路在哪裏?

黃震:如何讓Uber盈利而不是繼續虧損?相信這是放在Uber的投資者、管理層和衆多行業觀察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Lyft
Lyft提交IPO申報檔案

這家網約車公司正力爭成爲兩年來在美上市的規模最大的科技公司,試圖以近230億美元的估值融資多達21億美元。

「訓練」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駕駛員

對自動駕駛系統來說,收集真實世界的數據和積累各種各樣的經驗至關重要。在美國,有些公司會給測試這些系統的司機開出9萬美元年薪。

2019年全球大事預測(下)

會發生新的金融危機嗎?標普500年末能站上3000點嗎?油價會在每桶60美元以下嗎?華為在海外會難以立足嗎?

星巴克
星巴克聯手Uber在美推出咖啡外賣服務

星巴克正面對長期盈利成長預期下滑的情況,其執行長強森稱,從與阿里巴巴在中國的合作中「學到了大量有關外賣的經驗」。

汽車製造商如何面對「汽車峯值」時刻?

加普:隨著共享服務的發展,未來主導出行的將是手機而非汽車。那些只服務於私家車市場的製造商,終將出局。

Uber
UberIPO計劃提速 估值目標1000億美元

知情人士稱,原計劃在2019年下半年上市的Uber,正準備在未來六個月內進行首次公開發行,估值目標超過1000億美元。

Lex專欄:戴姆勒和吉利想賭一把運氣嗎?

資金雄厚的Uber在中國敗給了滴滴,滴滴也在大把虧錢,而戴姆勒和吉利卻想合作進入這個燒錢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