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獨角獸之路

大舉讓利激勵司機「復出」 Uber業績承壓

受疫情影響,Uber司機運營意願下降。爲激勵司機「復出」,Uber顯著降低抽成比例,這拖累了其第二季度的整體業績。

人造肉:科技創新能否「食色性也」?

如果告子活到今天,他口中的「美好事物」,可能也會包括不必殺生的肉食美餐,這一切都拜技術進步所賜。

在線券商Robinhood發行價定在目標區間低端

這家零佣金的熱門交易應用並未受到投資者熱烈追捧,其估值達到317億美元,至多35%的股票分配給其平臺客戶。

歐盟「上游治理」式的人工智慧監管提案只會阻礙創新

麻省理工學院麥克菲:歐盟擬議法規不僅會威脅到學外語應用「多鄰國」最出色的創新,還將降低類似創新出現在歐盟的可能性。

法國獨角獸企業大增 政府扶持科技行業政策初見成效

霍林格:過去3年法國估值超過10億歐元的「獨角獸」企業數量成長了兩倍,是歐洲各大科技中心中成長最快的。

2021年過半,幾多風口折戟

閆曼:行業環境已經發生變化。對於所有行業來講,如何做好合規,迎接監管的不期而遇,成爲其生存和發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滴滴
「內憂外患」的滴滴需要注意的幾件事

王英良:滴滴應明確企業可持續經營的戰略性贏利點在哪裏,在美國還是在中國,還要避免因自身引發中美衝突升級。

滴滴
滴滴駛向何方

周浩:滴滴背後的「數據疑雲」,各方都沒有給出最終答案;對奪路狂奔的很多公司來說,這也意味著市場對其「想像力」也在降低。

中國網約車市場在滴滴受挫之際硝煙再起

在滴滴接受調查期間,中國其他網約車平臺紛紛出臺各種優惠措施,爭相吸引司機和用戶,擴大市場份額。

軟銀第二隻願景基金加快投資步伐

今年第二季度,軟銀旗下的第二隻願景基金向逾50家公司注入了約130億美元,遠高於一季度的不到20億美元。

公衆公司監管:從事後應急到事前合規

鄭志剛:監管機構用「事後應急式監管」代替原本應有的「事前合規監管」,使中國對新經濟企業監管實際效果大打折扣,並付出昂貴的代價和學費。

今年印度科技融資有望創紀錄,中國投資者失之交臂

今年有望成爲印度新創企業融資創紀錄的一年,但印度去年出臺的新規實際上已將中國投資者排除在印度科技行業之外。

滴滴
中國收緊海外上市規定,滴滴股價大跌20%

中國政府宣佈將採取行動加強對海外上市相關敏感數據的保護,週二滴滴在紐約領跌中概股,收跌20%。

滴滴
中國又審查三家科技公司

繼滴滴之後,網信辦宣佈對BOSS直聘、運滿滿和貨車幫實施審查。中國擴大對科技平臺的整治,導致網路股票大跌。

字節跳動開始在國際市場出售AI技術

隨著該公司在IPO之前拓寬營收來源,名爲BytePlus的新部門在6月成立,讓海外企業有機會利用TikTok的演算法和其他軟體。

滴滴
滴滴App遭中國網信辦下架處罰

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表示,滴滴「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資訊問題」。滴滴表示,它「將認真整改」。

滴滴
中國網路安全審查導致滴滴股價下挫

中國網信辦上週五晚宣佈對兩天前在美國上市的滴滴啓動網路安全審查,致使該公司股價當日在紐約收盤下跌5.3%。

快手
快手取消大小周工作制

快手宣佈結束週末加班後,一些員工很高興又能擁有自己的週末,另一些員工則不想失去加班費,還有人質疑工作量會不會改變。

Robinhood
Lex專欄:Robinhood商業模式面臨監管風險

這一熱門股票交易應用希望借IPO獲得超過400億美元的估值,但其大部分收入來自訂單流付費,而監管機構正考慮修改這方面的規定。

滴滴突遭網路安全審查,釋放什麼信號?

閆曼:滴滴最近的變故,爲其他科技公司敲響了一記警鐘,尤其是擁有巨量數據和資訊的平臺型科技公司。

私募股權投資打破40年紀錄 半年達成逾5000億美元交易

路孚特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各收購集團已宣佈6298筆交易,總計價值5130億美元,幫助推動全球併購活動創下歷史新高。

Robinhood
在線券商Robinhood即將進行IPO 目標估值不低於400億美元

這家與散戶投資者日內交易激增有關聯的在線券商公佈了招股說明書,透露業績爆炸性成長和監管機構對其的關注。

滴滴
滴滴可以從TikTok那裏學到什麼?

王英良:滴滴需要汲取TikTok的教訓,發揮好企業的自主性,爲美國市場提供投資類「公共產品」,利用一切合法手段拓展美國市場。

IPO
滴滴美國上市首日股價小幅上漲

滴滴在週二的IPO中籌集了44億美元,收盤價報每股14.14美元,比每股14美元的發行價略有上漲。

滴滴
滴滴赴美上市在即 成長和監管隱憂猶存

滴滴出行在中國市場的主導地位毋庸置疑,其在2020年拿下了中國90%的網約車訂單,但成長和監管方面的擔憂已經浮出水面。

併購
東南亞科技行業繁榮催生創紀錄的併購規模

2021年上半年,東南亞科技行業的併購交易規模達到190億美元。該地區的科技經濟「加快了5至10年」,吸引了投資者。

特斯拉
Lex專欄:特斯拉召回事件爲中國競爭對手創造契機

這家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對中國市場的嚴重依賴從來就是根基不牢的。現在,它的壞訊息對快速成長的中國本土競爭對手來說是機會。

滴滴
滴滴在美IPO承載的信號

王英良:滴滴在美國上市融資的成功,或將成爲中美金融關係的新標杆,爲長期緊張的中美關係新增一抹清涼愜意。

醫療
英國手術機器人企業CMR完成6億美元D輪融資

軟銀旗下的願景基金二期領投的此次融資,是醫療科技領域全球規模最大的一輪私募融資。

IPO
中國科技公司IPO募資總額大幅下滑

隨著中國監管機構擴大對科技行業的整治行動,第二季度中國科技集團的上市募資總額僅爲60億美元,比首季下降近三分之二。

滴滴出行在美上市有望募資40億美元

根據最新招股說明書,滴滴將發行2.88億股美國存託憑證,按發行價區間中值計算,其市值將達到647億美元。

拜登首席經濟顧問呼籲美國公開擁抱「產業戰略」

布賴恩•迪斯指出了美國政府應該更積極地向特定產業提供激勵的戰略原因,稱新冠疫情暴露了美國在製造方面的「獨特的經濟脆弱性」。

反壟斷
中國如何整改科技巨擘?

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一改往日低調,調查阿里巴巴、美團,並要求另外30多家科技公司也進行整改,其突發行動引起了不安。

字節跳動去年營收成長111%

即將上任的執行長梁汝波宣佈,字節跳動去年營收達到340億美元,截至去年底,其各款app的月活躍用戶總數達到19億。

極星醞釀上市,爲全球擴張籌資

沃爾沃和吉利支持的這家電動汽車製造商目前在中國生產旗艦車型,但準備在美中兩地生產下一款車型,以避開美國的進口關稅。

科技投資者在中國尋找什麼?

在經歷了兩年的融資難以後,中國新創企業發現,創投對它們的興趣正再次升溫,但到底什麼樣的企業能最終被創投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