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

投行
高盛出售財務規劃部門 繼續退出消費者業務

交易達成之際,執行長蘇德巍正結束對零售銀行業務的失敗嘗試。

併購
阿布達比國家石油公司組建內部投資團隊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國有石油集團Adnoc組建了一支50人的華爾街精英團隊,以尋求實現業務多元化並向海外擴張。

華興資本創辦人包凡失聯

華興資本創辦人、中國頂尖的科技行業「資本紅娘」包凡失聯,讓這家投行陷入混亂。

二季度現嚴重虧損 瑞信任命新CEO

負責資產管理業務的Ulrich Körner將接替高曦泰出任瑞信執行長,並承諾對該行業務進行「全面」評估。

上海
華爾街投行仍決心在上海擴張

儘管目前的封控措施造成了一定擾亂,但全球投行正在上海推進其雄心勃勃的擴張計劃,高盛、摩根大通等已將上海列爲未來幾年的主要投資目標。

私募
私人股本公司薪酬讓投行相形見絀

美國最大的一批私人股本公司的員工平均薪酬是高盛員工的四倍多。

交易撮合熱潮推高華爾街投行利潤

花旗和摩根史坦利雙雙受益於併購諮詢業務費用收入激增,這提振了第三季度總營收,幫助抵消低利率和貸款需求疲軟造成的持續壓力。

摩根史坦利報告第二季度營收成長

該行第二季度營收同比成長8%,其去年收購的在線交易平臺ETrade以及基金管理公司億廷繁世最近完成整合,令本季度利潤得到提振。

SPAC
該不該買SPAC借殼上市的新股?

伍治堅:投資者應理解SPAC投資所蘊含的成本和風險,這些成本並不像超市的商品明碼標價,很多都是隱含成本,需要金融和統計知識才能真正理解。

Robinhood
Robinhood緊急籌錢以恢復遊戲驛站交易

這家在線券商通過與多家投行達成一項信貸安排,籌集了至少數億美元,以允許遊戲驛站等熱門股票在週五有限度地恢復交易。

投行
全球投行實現創紀錄費用收入

隨著企業競相籌集資金以求挺過新冠疫情,世界各地的投資銀行今年從爲客戶承銷債券和股票發行賺取高額費用。

投行
2020年中企股權交易讓投行大賺一筆

以高盛爲首的外國投行今年通過出售在紐約、香港和中國內地交易所上市的中國企業股票,賺取了17.3億美元的費用收入。

交易業務推高摩根史坦利盈利

該行今年第三季度實現淨利潤27億美元,遠超分析師預期。營收達到116.6億美元,同比成長16%。

在新一輪經濟衰退前離職的摩根史坦利總裁

凱萊赫2019年卸任摩根史坦利總裁,那時他就堅信新一輪經濟衰退一定會到來,但他已不想在經濟危機中再次擔任高級職位了。

投行
精品投行如何應對當前危機?

新冠疫情導致精品投行的主要收入來源併購業務乾涸,各投行努力通過重組和諮詢業務緩解收入下降,但其前景仍取決於併購業務。

華爾街
企業籌資潮爲華爾街銀行帶來鉅額收入

隨著企業競相籌資以度過新冠危機,今年前六個月投行業務的費用收入飆升至創紀錄的570億美元,同比成長9%。

投行
新冠疫情可能抹去美歐投行一年利潤

最新報告稱,即使是最樂觀的「快速反彈」情景,也可能意味著投行今年利潤下降100%,歐洲投行的處境將比美國同行更爲脆弱。

戴蒙能否帶領摩根大通度過艱難時期?

詹金斯:人們原本以爲,金融危機已經使有「宇宙主宰者」之稱的超級銀行家滅絕了,戴蒙也許是這種人裏的最後一個例子了。

投行
全球投行上半年營收降至13年低位

在資本金要求提高、數位化程度提高,以及超低甚至負利率的背景下,各投資銀行盈利能力下降,使它們受到投資者越來越大壓力。

投行
科技股IPO「三頭壟斷」格局面臨挑戰

摩根史坦利、高盛和摩根大通目前掌控著科技公司上市承銷市場。但在Uber和Lyft的IPO表現不佳後,競爭對手銀行希望攪動這個市場。

高盛
新一代投行家希望展現人情味

邰蒂:缺乏個性的銀行家很容易被妖魔化。這也許是爲什麼高盛CEO蘇德巍社群媒體賬號的自我介紹依次是:爸爸。DJ。日常工作@goldmansachs。

里昂證券CEO施立宏計劃離職

除施立宏外,近期還有幾名高階主管已經或將要從里昂證券離職。這些離職顯示出了西式投行文化與中國國有金融集團之間的文化衝突。

一個民營金融從業者談「活下去」

張江紅:我們這樣的民營投行和民營金融從業者,沒有任何體制內特權的支持,可以說是金融政策和產業政策最靈敏的感知者和最直接的受衝擊者。

華興資本IPO首日股價下挫22%

這家中國精品投行在香港上市首日股價大跌,追隨了中國內地科技和「新經濟」行業公司近期的低迷IPO表現。

FT大視野:金融危機10年後投行復興

投行業利潤已回升至危機前水準。但因危機後監管規定,投行股東權益大幅上升,股本回報率還遠未迴歸昔日水準。

自動化
花旗:大量投行職位將被機器取代

花旗投行部門稱,5年內,其2萬名運營人員可能會有一半將被機器取代。自動化引起的投行裁員潮可能遠甚於2007-17年。

投行
阿里巴巴和騰訊要求投行「選邊站」

據知情人士透露,這兩家科技巨擘都要求爲自己提供服務的投行不得爲對方提供服務,這實際上把投行分成了兩個陣營。

摩根大通擬持有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多數股權

幾天前摩根大通已申請控股一家合資券商,以重新進入中國證券市場。在該行供職多年的梁治文將出任中國區執行長。

金融業
科技公司成爲新的投行

福魯哈爾:正如羅斯柴爾德家族擁有充足現金後從商人轉變爲商人銀行家一樣,資金充裕的科技企業成爲了當今的金融工程師。

高盛
高盛的「身份危機」

加普:監管要求和經濟因素迫使高盛嘗試在投行業務之外增加傳統銀行業務,但這讓它變得越來越像一家普通銀行。

瑞銀
瑞銀:更多投行將受到香港證監會調查

瑞銀投行業務全球主管表示,更多銀行在香港新股發行中的保薦人角色將受到調查,因爲所有參與者將適用相同標準。

投行
去年西方銀行未能收復亞洲投行業務失地

在經歷了困難的2015年之後,歐美投行去年未能「收復失地」,在亞洲投行業務的蛋糕中只分到了19%的份額。

「四大」爭奪中國對外投資諮詢業務

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正在中國與投行展開直接競爭,它們爲中資企業對外交易提供諮詢服務的數量創下歷史紀錄。

里昂證券關閉美國股票業務

此舉與全球投行壓縮研究部門的趨勢吻合。去年供職於全球12家最大投行的分析師的人數爲5981人,而2015年底是6282人。

華爾街
華爾街投行亞洲員工佔總數10%以上

美國頂級銀行近年在亞洲聘用近12萬人,這可能使其與承諾把就業崗位遷回美國的川普政府產生緊張。

投資研究前途光明

科克:今年起客戶須直接爲研究付費,而不能支付佣金。有人預計這將爲投資研究業帶來衝擊,但其實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