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投資研究前途光明

科克:今年起客戶須直接爲研究付費,而不能支付佣金。有人預計這將爲投資研究業帶來衝擊,但其實並非如此。

自15年前好鬥的時任紐約州檢察總長艾略特•史必哲(Eliot Spitzer)在分析師與銀行家之間豎起一道很高的屏障以來,投資研究的商業模式面臨著最大挑戰。從今年1月起,客戶必須直接爲研究付費,而不能支付佣金。有人預計,隨著我這樣的分析師發現它們的真正價值,可能會有一個可怕衝擊。很多人說,無論怎樣,研究已進入末期衰落階段。

然而,所謂的賣方並不認同這種悲觀情緒——而我們是一羣愛冷嘲熱諷的人。我們看到一個光明的未來:新近被鬆綁的內容是王者,客戶樂意爲其付費。圈外人過於悲觀是因爲他們並沒有我們擁有的數據。這不是他們的錯。的確,正是因爲研究的經濟價值與銷售和交易搞在一起,才促使監管機構希望理清利益關係,讓客戶看得到他們付費買下了什麼。

爲什麼說悲觀者錯了呢?以讀者數量爲例。點擊率低經常被列爲無動於衷的跡象,但分析師們現在被鼓勵將其想法歸納在電郵正文中,這樣客戶就不必下載完整報告了。平均而言,約有三分之一的電郵被打開,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數字。更鼓舞人心的是,在以一種具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現原創研究時,郵件被打開的數量飆升。我們的最精彩內容的閱讀量經常高於很多付費的財經評論。

您已閱讀30%(485字),剩餘70%(11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