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業

投資研究前途光明

科克:今年起客戶須直接爲研究付費,而不能支付佣金。有人預計這將爲投資研究業帶來衝擊,但其實並非如此。

投行
歐洲投行:前行不易,撤退亦難

FT專欄作家加普:歐洲投行業如今都在撤退。跨國投資銀行確實是一項昂貴的業務,但挑戰在於:如何在削減某些業務的同時儘可能不損害其他業務。

Lex專欄:德銀新掌門人任務艱鉅

其他大銀行可以調整業務重心,德銀在可預見的未來只能是一家投資銀行。克賴恩必須在資本密集的投行領域大力降低成本,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尋找中國投行界的呼風喚雨者

FT亞洲金融記者休斯:儘管「業務盛宴」時代已經終結,但中國仍是全球投行的兵家必爭之地,能在變幻莫測的行業生態中發展人脈並賺到錢的投行人才,仍將炙手可熱。

矽谷
華爾街精英轉投矽谷

FT專欄作家邰蒂:隨著金融業吸引力逐漸減退,越來越多華爾街資深人士選擇矽谷作爲自己的新去處,但誰能預知矽谷不會成爲下一個問題纏身的華爾街?

富國銀行悄然做大投行業務

原來以零售銀行業務著稱的富國銀行,今年一季度投行業務佣金收入同比上升21.4%,登上全球投行佣金收入前十名之列,將瑞銀擠下榜單。

獎金
揭開投行薪酬的面紗

銀行業顧問塞繆爾:在投行業,唯一能將人分出三六九等的,就是被嚴格保密的工資和獎金。我忽發奇想:如果公佈所有人的收入,會出現什麼情況?

投行業
亞洲投行業務重心南移

隨著中國大型企業上市交易的枯竭,亞洲的投行業務重心已開始向南部地區轉移。過去12個月裏,東南亞的上市與併購交易數量更多。

投行的亂世機遇

英國作家歐格:對銀行業來說,再也沒比現在更亂的時候了。但混亂就意味著機遇,眼下正是重塑、重組投行業的理想時機。該行業急需重樹自身在現代經濟中的角色。

投行沒有回頭路

巴克萊前CEO泰萊:在未來20年成功的金融機構,一定是那些徹底改造商業模式的機構。最近宣佈裁員1萬的瑞銀,可能正在發起一場大膽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