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一羣商界領袖人物聚集到瑞士。對銀行日益惱火的實業界執行長(CEO)們開始感覺到,金融業同時呈現出不勝任和不自制的特點,可能導致整套資本主義制度再也無法被公衆接受。當時,瑞士最臭名昭著的罪魁禍首——瑞銀(UBS)上任不久的董事長也在場,他曾是一名政府部長,具有無懈可擊的「非銀行家」履歷。他解釋道,瑞銀根本不可能改變自身經營模式或者大幅調低薪酬水準,否則就會把自己置於非常不利的競爭地位。
接著發言的是一位瑞士央行(Swiss National Bank)的人士。他表示:「我們瑞士人是『農夫』,而不是『狩獵-採集者』。資產管理業務契合我們的性格和歷史地位。可你們的投行業務從沒給股東賺來一分錢,卻讓整個國家都面對風險。投行業務創造的所有增加值都肥了從業人員的腰包,他們大多住在倫敦和紐約。我們寧願你們不做投行業務。」
你可能會想,要是央行官員早點這麼表態的話,我們可能就會省掉後來的一些麻煩了。但近3年來,瑞銀基本上把這條極佳的建議當作了耳旁風。只是在經過了多位董事長和CEO掌舵,想必用盡了所有能想到的其他辦法以後,纔在最近姍姍來遲地開始真正行動起來,大幅縮小其投行部門規模。作爲第一步,該行宣佈裁員1萬人;這不是小事。
您已閱讀26%(518字),剩餘74%(150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