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

中國改革國企意在重新點燃投資者的興趣

許多國企股票的本益比僅爲個位數,卻能提供不錯的殖利率,而正在推行的一項重要改革將根據股價表現來評估管理層業績。

國企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

鄭志剛:儘管我們做出究竟什麼樣的混改才真正有助於國有企業經營機制轉換的判斷爲時尚早,但如何通過改革提升核心競爭力始終是國企需要邁過的一道坎。

通過深化國企混改推動民營經濟發展

鄭志剛:混改實現引入的戰投民資無疑將迫使傳統國企經營,甚至壟斷的領域向民資開放,吸引民營資本的投資,以此爲民營經濟的發展帶來契機。

《中歐投資協定》公平競爭規則對中國「引進來」「走出去」的影響

何適、廖雨:雖然目前CAI被凍結,但分析其相關重要規則對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仍有重要借鑑意義,其中公平競爭規則是雙方關注的重點。

顧雛軍與國企改革的思考

鄭志剛:如果對顧事件進行深入思考,你會發現,國有資產流失也許並非一個簡單的會計「資產得失」問題,更是一個經濟學「效率」問題。

海航
混改後的海航爲什麼依然難逃破產命運?

鄭志剛:通過對海航混改案例的教訓總結,我們發現,國企混改走出「海航式困境」的關鍵是通過引入民資背景的戰投,形成制衡的股權結構。

石油
中國油氣管網的整合非同尋常

去年12月,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交出了各自控制的管道,成立中國國家管網公司,這件事本應獲得更多關注。

疫情之後: 從「國進民退」到「競爭中性」?

劉裘蒂:防控新冠病毒勢必在近期加大中國政府的角色,但長期而言,政府應讓民企在競爭中性環境下推進社會進程。

國企改革:從股份制改造到所有制混合

鄭志剛:一個兼顧民資利益,使民資激勵相容,鼓勵民資積極參與混改的國企改革政策將幫助民資形成未來發展的穩定預期,增強民資投資的信心。

國企改革何以可能?

盛洪:應當進行徹底的國企改革,首先就要去除「國企租」,使國企成爲與其它企業一樣的市場中平等的競爭者。

授權放權清單:國企改革開啓「權力迴歸」之路

鄭志剛:授權放權清單印發爲我們理解國企「混」和「改」的關係提供了契機。只有「混」才能放心地「放」;也只有「混」才能實現國企真正的「改」。

從「價格改革雙軌制」看國企混改理念與邏輯

鄭志剛:國企改革理念和邏輯與35年前張維迎教授所倡導的「價格改革雙軌制」的理念和邏輯是一致的,即引入競爭,積極推進,務實改革。

國企改革:與其「並」,不如「混」

鄭志剛:「並」只能解決國企改革的一時之痛,想從根本上解決國企經營機制的轉換問題,只能通過「混」來實現。

國企混改:只有「混」,才能「改」

鄭志剛: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實踐中能否堅持以「混」促「改」的既定方向。

中國國企改革的困境與出路

鄭志剛: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帶來的專業化分工和在此基礎上實現的效率改善,是所有企業治理結構成功的關鍵。

國企混改的現實榜樣:國有上市企業

鄭志剛:從「管人管事管企業」向「管資本」的國有資產管理體系改革,是2019年國企改革推進重點,這也構成與上一輪「國企股份制改造」最具標誌性的差異。

國企改革大視野:歷史、現實與未來

餘智:中國需要明確國企民企的平等地位,強化相關規則的可執行性,並實行「結構再調整」,允許民企進入所有行業。

中國國企改革不能再流於形式

蘇培科:國企改革「雙百行動」應嘗試引入優先股改革,以制約國有股一股獨大,爲國企改革提供有益的制度設計。

國企混改理論基礎:從現代產權到分權控制

鄭志剛:國企改革面臨兩大問題:一是「一股獨大」下監督過度問題;二是所有者缺位引發的爲經理人設計激勵機制的設計者的長效激勵機制缺失問題。

20年後國企改革理論再「爭論」

鄭志剛:當前國企混改理論基礎並非來自新產權派鼓吹的現代產權理論,也非來自新激勵派鼓吹的激勵合約設計理論,而是來自二者的深度結合。

國企改革的輪迴

鄭志剛:對混合所有制企業再繼續嚴格界定國有和民營已經失去了意義,政府應該弱化直至取消按企業所有制成分區別對待的政策。

Lex專欄:國企改革與新風險

「習近平思想」地位提升使得經濟改革無法走回頭路,但如果中國富人羣體產生資本外逃潮,國企債務違約的風險就會上升。

從顧雛軍案再審反思2004年國企產權改革大討論

鄧聿文:所有被質疑的改革,真正違背民意的不是改革本身,而是政府設租、官員腐敗、官商勾結、瓜分民財等問題。

中國國企改革走錯一步

桑曉霓:最近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舉措無非是號召民營公司去資助國有企業,而不是解放國有企業讓其更高效地運營。

此一時彼一時的國企高階主管薪酬改革

鄭志剛:希望政策制定者在新一輪國企改革政策制定中少一些行政計劃思維,對市場經濟多一點敬畏。

大宗商品熱潮推動中國國企利潤反彈

但一些經濟學家擔心國企的復甦可能是不可持續的,還可能導致人們陶醉於這種復甦,認爲沒必要進行國企改革。

聯通混改「得」與「失」

鄭志剛:聯通畢竟邁出了重要一步,打開了民資參與國企壟斷的電信業的大門,併爲其他國企混改提供更多借鑑。

中國電信業私有化步伐依然太小

近日聯通引入民間資本的舉措,是至少10年來央企「混改」的最大動作,但外界懷疑此舉並不會從根本上改變聯通的國企屬性。

中國國企新動態:黨建先於改革

西方高階主管和分析師大多認爲,中國政府已忽視了國企改革。但在中共看來,加強黨對國企的監督是國企改革的先決條件。

中國上市國企把黨委領導寫入章程

總市值超過1兆美元的30多家上市國有企業今年改寫了章程,把黨組織的領導置於每一家集團的核心地位。

中國國企改革拒絕淡馬錫模式

據媒體報導,中國財政部和國資委將出臺國企改革計劃,放棄淡馬錫模式,確保國企能支持政府的宏觀經濟和產業政策。

習近平:國企降槓桿是「重中之重」

中國國家主席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指示國有企業降低債務水準,並要求金融官員「抓好處置『殭屍企業』工作」。

中國央行顧問建議成立殭屍企業處置基金

在《人民日報》刊發的一篇專欄文章中,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黃益平建議成立一支政府基金,以幫助殭屍企業關門時丟掉工作的員工。

中國紀錄片講述「殭屍國企」重生記

一位前中國國資委官員製作了一部講述殭屍國企「浴火重生」的影片,此片旨在爭取公衆支持艱難的國企改革。

海耶克、列寧與中國國企改革

黃張凱:一百年前的十月革命,爲人類帶來了計劃經濟。一個世紀的實踐表明:計劃經濟效率低下,在全世界範圍潰不成軍。

中國企業需警惕「跨界」太大的轉型

普華永道中國管理諮詢合夥人陳兆豐認爲,企業轉型需圍繞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資本充裕下的「買買買」風險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