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諾貝兒經濟學獎得主哈佛大學哈特(Hart)教授時隔多年對中國的再次訪問,重新激起國企改革理論和實務界對正在積極推進的國企混改理論基礎探究的熱潮。
長期以來,哈特發展的現代產權理論被認爲是中國國企改革的理論基礎之一。例如,在最近召開的一次由哈特教授本人參加的國企改革研討會上,一些學者從哈特發展的現代產權理論出發,指出「產權理論核心重要性就在於大量激勵機制核心內容,只有你解決了產權之後纔有可能解決,沒有解決產權問題之前,試圖模仿市場的運作,試圖去模仿私有制的運作,實際上是模仿不出來的,這是產權理論最核心的內容」。
與這些學者強調產權重要的觀點不同,另外一些學者則強調激勵機制設計在包括政府在產業政策制定等問題上的重要性。他們認爲,政府之所以無法設計出好的產業政策,只是由於政府沒有很好借鑑激勵機制設計的思想。不是產業政策本身不好,而是產業政策設計得不好。他們強調,應該把激勵機制設計思想廣泛應用於「產業治理」,甚至「國家治理」,治理的本質就是機制設計。看起來這些學者的觀點更加針對政府在產業政策的制定,但毫無疑問,上述邏輯同樣適用於國企。
您已閱讀12%(473字),剩餘88%(3575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