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國企改革

國企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

鄭志剛:儘管我們做出究竟什麼樣的混改才真正有助於國有企業經營機制轉換的判斷爲時尚早,但如何通過改革提升核心競爭力始終是國企需要邁過的一道坎。

2019年9月19日,中國寶武鋼鐵集團與馬鋼集團簽署重組協議,安徽省國資委向寶武集團無償劃轉其持有的馬鋼集團51%股權。國企寶武集團作爲馬鋼集團新的控股股東成爲馬鋼集團進行「混改」引入的戰投。只不過這個戰投不是混改通常意義上的民資背景,而是和馬鋼性質一樣的國資。馬鋼由此也成爲從2013年以來啓動的新一輪國企改革中「國資與國資」之間進行所謂「混改」的典型案例。

2023年7月14日,馬鋼集團旗下A+H股上市公司馬鋼股份發佈業績公告爲我們觀察混改後的馬鋼是否實現預期的改革目的開啓了一扇視窗。按照馬鋼股份發佈的公告,公司預計2023年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22.38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虧損26.28億元。對於上半年淨利潤的大幅虧損,馬鋼股份的解釋是,「2023年上半年,鋼鐵行業下游需求恢復不及預期,鋼價低位震盪,成本端保持相對高位,鋼材價格降幅明顯大於鐵礦石價格降幅,鋼鐵行業盈利空間受到嚴重擠壓」。

儘管我們現在就做出究竟什麼樣的混改(國資與國資,還是民資與國資)才真正有助於國有企業經營機制轉換的判斷爲時尚早,但毋庸置疑的是,如何通過改革提升核心競爭力始終是國企需要邁過的一道坎。我理解,這是一段時間以來核心競爭力提高成爲國企改革關鍵詞的重要原因。那麼,國企應該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呢?

您已閱讀10%(568字),剩餘90%(4979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公司治理新視野

鄭志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他兼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獨立董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成員、北京國有資產法治研究會副會長,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泰康資產等多家公司獨立董事。著有《好公司都是設計出來的》《成爲董事長—鄭志剛公司治理通識課》《分散股權時代的中國公司治理:理論與證據》《國企混改的理論、路徑和模式》等著作。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