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國企改革

從「價格改革雙軌制」看國企混改理念與邏輯

鄭志剛:國企改革理念和邏輯與35年前張維迎教授所倡導的「價格改革雙軌制」的理念和邏輯是一致的,即引入競爭,積極推進,務實改革。

35年前(1984年),張維迎教授在國務院技術經濟研究中心能源組印發的《專家建議》中,以「以價格體制改革爲中心,帶動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爲題,提出了後來被稱爲「價格改革雙軌制」的價格體制改革思想。我今天要講的是「從『價格改革雙軌制』看國企混改的理念與邏輯」。在討論受到國人普遍關注的國企混改的理念和邏輯之前,我想首先談一談我對「價格改革雙軌制」的一些粗淺認識。

如果我們用兩個標籤來概括「價格改革雙軌制」的特點,我願意用的第一個標籤是「增量改革」,即價格改革雙軌制並沒有由於引入市場軌,而立即拋棄傳統的計劃軌。而第二個標籤是「漸進改革」,即通過雙軌的採用,減少既得利益者對改革的阻力和利益格局改變所帶來的社會衝擊和震盪,經過一個實驗和磨合過程,最終由雙軌變爲單軌。前一個標籤事關改革內容的取捨,而後一個標籤事關改革速度的選擇。應該說,在這兩個標籤背後都體現的是改革的「務實主義」理念。

通過張維迎教授所倡導的「價格改革雙軌制」,我們在價格體制改革過程中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兩種 「失敗的可能」。其一是在時機不成熟時,倉促之間進行「休克療法」。東歐一些前社會主義國家的實驗表明這種可能並非完全不存在;其二是「坐以待斃式」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延誤改革時機。因此,價格改革雙軌制的核心在於堅持「改」和動態地「改」,期待從量變逐步積累到質變的「飛躍」,強調改革的長期性和艱鉅性,其成功不是,也不會一蹴而就。

您已閱讀12%(594字),剩餘88%(4448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公司治理新視野

鄭志剛,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傑出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經濟學博士。他兼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第三屆獨立董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公司治理50人論壇」成員、北京國有資產法治研究會副會長,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賃、泰康資產等多家公司獨立董事。著有《好公司都是設計出來的》《成爲董事長—鄭志剛公司治理通識課》《分散股權時代的中國公司治理:理論與證據》《國企混改的理論、路徑和模式》等著作。

相關文章

相關話題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