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矽谷

矽谷之謎與中國式創新的「反噬」

矽谷模式能否在中國複製?國外網路公司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市場,在中國市場生存?這些疑問懸於每個希望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的矽谷公司心頭。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矽谷一直是人們心中的科技創新「聖地」,幾乎每個以科技創新爲未來的國家或地區,都希望能對矽谷奇蹟進行復制,中國也不例外。科技創新近年來在中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政府和創業者們無不以矽谷爲標杆。同樣,對於矽谷來講,中國是一個重要卻「神祕」的市場,如同之前英國《金融時報》一篇分析文章所說的「很多想征服中國市場的美國網路公司,最終都因無法『破解那裏的密碼』鎩羽而歸」。

此時正值滴滴併購Uber中國,在一封公開信中,滴滴總裁柳青盛讚Uber是「歷史上矽谷公司在中國做到過最好的」。Uber能否代表矽谷征戰中國市場的最好結果?矽谷模式能否在中國複製?國外網路公司應該如何看待中國市場,如何在中國市場生存?這些疑問懸於每個希望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的矽谷公司心頭。

在8月3日FT中文網與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聯合舉辦的一次主題演講暨對話中,主持人和嘉賓們對此進行了討論。馬里蘭大學史密斯商學院教授古普塔(Anil K. Gupta)進行了主題演講,隨後與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黃燦以及富達基金前亞洲風險投資合夥人、Venturous創辦人譚秉忠等展開了圓桌討論。本次對話由科技英文新媒體AllChinaTech CEO巫楠主持。

您已閱讀17%(511字),剩餘83%(245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