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2023發展與展望

歐元區重陷債務危機?

周子衡:危機重擊根源在於歐洲財政能力的極速弱化,以及各國協調能力與意願下降。迫在眉睫的金融危機,已在整個歐洲造成了混亂。

去年6月,歐洲央行承諾「採取一切必要措施」拯救弱國免於違約,就像十年前歐元區危機高峯期所做的那樣。及至年底,希臘的債務佔GDP的171.3%,義大利的債務佔144.4%,葡萄牙的債務佔113.9%,西班牙的債務佔113.2%,法國的債務佔111.6%。這遠高於2010年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且當前歐元區經濟已連續兩個季度萎縮,即已陷入衰退。即使歐元區經濟陷入溫和衰退,經濟動態下降約僅佔GDP的0.1%,但或正由此開啓了更加困難的經濟時期。

隨著希臘、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國家在借貸方面面臨挑戰,歐元區經濟陷入不穩定之中,且負面衝擊不斷。與歐元區的強國德國相比,希臘、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借貸成本從2022年初的高水準略有下降。儘管如此,每個國家都需要比德國多支付1%以上才能獲得十年貸款。即使是歐盟第二大經濟體法國,也被迫爲投資者提供高出半個百分點的收益率。隨著外國投資者放棄希臘、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債券,新的歐元區債務危機可能比看起來更嚴重。儘管強勁的通貨膨脹通過貶值負債減輕了債務負擔,但隨著歐洲央行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貨膨脹,剩餘債務的還本付息成本將上升。

疫情期間,歐盟投資了超過兩萬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及至去年10月,歐洲央行被迫承認,其對通膨動態的估計嚴重不正確。在從那時起,克里斯蒂安•拉加德所領導的歐央行擔負著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即在免於觸發債務或銀行業危機的條件下遏制不斷上漲的價格。事實上,歐洲央行根本無力控制通貨膨脹,通膨已顯現爲失控的態勢。由此,市場已無法確信歐元區能夠無限期依賴其中央銀行對新債務作兜底安排,而幾個成員國的債務已達到危險的新高。至此,雖然歐央行發表了強有力的聲明,但是許多投資者及分析師的反應仍頗謹慎。

您已閱讀33%(723字),剩餘67%(1446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