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當歐洲藝術家開始「杯葛」美國

張璐詩:川普政府的激進政策,尤其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立場調整以及對極右翼勢力的支持,使得許多歐洲藝術家不再視美國爲共享核心價值觀的盟友。

隨著川普政府的外交政策和政治立場引發的爭議,近日連番出現歐洲藝術家「杯葛」美國的新聞,這或可看作是歐洲社會反思美歐關係走向的一個縮影。

當今國際古典樂界的一位重要人物安德拉斯•席夫上週宣佈取消到美國的演出計劃;無獨有偶,德國小提琴家克里斯蒂安•特茨拉夫在先前一週也選擇取消原定的美國巡演計劃。匈牙利裔英國鋼琴家席夫原計劃於今年秋季到洛杉磯演出,明年春季也已安排了到費城和紐約的系列音樂會。但他在最近的聲明中表示,無法繼續對川普政府的激進移民政策視若無睹。作爲出生於猶太家庭並親歷歷史苦難的藝術家,席夫對川普政府的移民驅逐政策深感不安,並指出這一政策的推進與歷史上對猶太人的迫害相似。他認爲,藝術不應孤立於社會與政治之外,藝術家有責任對世界的變化作出回應。

與席夫相似,德國小提琴家特茨拉夫也因川普政府的政治立場選擇取消了原定的美國巡演計劃。他原定於2024年春季在美國巡演,包括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的演出,但在川普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會晤後,特茨拉夫宣佈取消這一計劃,並表示無法接受政府政策與個人價值觀的巨大差異,尤其是在文化和政治領域的對立。此外特茨拉夫還提到了美國政府在烏克蘭-俄羅斯衝突中的立場,他稱自己的演出收入被徵收32%高額稅率,他無法接受這筆資金的潛在用途。

您已閱讀21%(538字),剩餘79%(2032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