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體系

中國再次就係統性金融風險發出警告

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表示,即使最初的風險已經化解,在化解過程中可能還有新的風險,存量風險化解了,可能還有增量風險。

中資銀行對全球金融體系風險降低

金融穩定委員會降低其對中國幾家銀行的系統性風險評估,突顯中國整治國內影子銀行業的努力奏效,但風險的絕對水準仍較高。

小型區域銀行是中國金融體系短板

埃默里赫、坎貝兒:如果中國經濟受到衝擊,財務狀況不佳而且放貸給經濟最弱省份的小銀行可能出現問題。

中國「去槓桿」還未真正到來

馬格努斯:如果代價是經濟增速大幅下滑,中國政府就不會想要遏制槓桿。但「去槓桿」和「保成長」的平衡術還能玩多久?

中國信貸緊縮給全球帶來通縮寒意

斯特林: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打噴嚏,世界就感冒。中國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因此成爲最重要的全球決策者。

如何修理中國的金融體系?

普拉薩德:金融改革必須確保更多的信貸流向服務業以及中小企業,並讓成長模式擺脫對資本密集型重工業的依賴。

中國銀監會責查涉外收購信貸敞口

責令銀行評估一些積極從事境外收購的大企業的「系統性風險」,萬達、復星及海航的上市公司股票均出現大跌。

中國遏制影子銀行業引發市場動盪

中國正在遏制影子銀行業活動,擔心違約增多將會引發恐慌並破壞銀行體系穩定,但這種打擊造成了市場動盪。

美中峯會不應忽視的經濟議題

沃爾夫:美中峯會的經濟焦點可能是中國的貿易和匯率政策。但美國政策制定者應該對中國的資本賬戶感到擔憂,那纔是危險所在。

超越歐元區 中國銀行體系成爲世界最大

中國銀行業總資產去年底達到33兆美元,歐元區爲31兆美元,美國爲16兆美元,日本爲7兆美元。

金融資訊不可靠困擾中國經濟

金奇:在中國,有償新聞和盲目樂觀的信用評級削弱了金融資訊的可靠性,這轉而加劇了資本錯配並拖累了經濟。

從肖鋼去職談起

安邦諮詢:肖鋼下崗,對中國證券市場來說是一件意料之中的「大事」。今後中國證監會的工作重心,是要搞好基礎建設,定好規矩,不要著急「創新」。

中國外匯儲備真的充足嗎?

FT撰稿人基奧恩: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高達3.7兆美元,但分析人士稱,外匯儲備的關鍵不在於規模,而在於是否「充足」,而這是一個相對的衡量標準。

市場人士看好A股下半年行情

近年中國股市已形成上半年下跌、下半年反彈的規律,今年似乎也不例外。分析師們相信,近期出臺的央企改革試點等利好因素,有望給A股帶來中長期利好。

中國不應讓銀行獲得新資本

財經分析師張化橋:抑制中國信貸泡沫的唯一現實途徑,就是不讓銀行獲得新資本。我有三條建議:第一,禁止銀行融資;二,不鼓勵銀行發行優先股;三,強令銀行把大多數淨利潤用於派息。

地方債
中國金融體系舊病復發

雷曼兄弟式的、或由擠兌和資本外逃導致的金融危機,都不會在中國發生,因爲政府嚴格管控著金融體系。但十多年前在中國發生過的另一種金融危機,正再度露出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