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中國國務院決定,任命中國農業銀行董事長劉士餘接替肖鋼出任中國證監會主席,成爲了農曆新年後第一樁重要的高層人事變動。這證實了中國國內市場先前的傳聞,對中國證券市場來說是一件意料之中的「大事」。
肖鋼擔任中國證監會主席的三年,是中國證券業快速發展、快速創新的時期。新三板、戰略新興板、註冊制等證券市場改革重大舉措在他任內獲得了起步或跨越式發展。同一時期,中國證券市場也經歷了槓桿牛市、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熔斷等事件,證監會被認爲在股災中救市措施不當,多名高階主管也在金融反腐風暴中被查。這都使得證監會和證監會管理層引發了各界不小的爭議,最終可能導致肖鋼主席此番去職。
客觀來看,中國證券市場的問題從來都不是簡單的管理問題,而是複雜的系統問題,與市場制度、政策環境、市場參與者、利益集團等多方因素有關,因此市場有說法稱,中國證監會主席是中國最難做的官。但從部門職責來看,去年至今股市出現的這些問題,與證監會對局勢的判斷、對市場的監管、以及化解問題的方式方法,仍存在一定關係。肖鋼本人也承認,證監會存在著監管有漏洞、監管不適應、監管不得力等問題。然而,中國股市發生的問題,是由市場本身的多種內在因素決定的,解決相關問題也不是換個領導就可以實現的。當前,中國的資本市場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有太多累積下來的矛盾和機制問題困擾著中國股市。正如在2016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總結的那樣,市場本身的盲目性、不規範性,投資者的投機性、跟風性,上市公司的虛假性、欺騙性,都在交易制度不完備、市場體系不完善、監管制度不適應的作用下更加充分地暴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