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商學院

Lex專欄:關稅考驗日本車企的抗壓能力

面對川普關稅,日本汽車製造商選擇不提高價格,而是自行吸收關稅。他們的自律贏得了時間,但他們的韌性很快將面臨考驗。

當美國對進口日本汽車徵收25%的關稅時,人們原本預期美國消費者看到的標價將會上漲,銷量將會下降。人們的假設是,出口商的額外成本將不可避免地被轉嫁。然而,該政策實施數月後,結果已被證明遠遠沒有那麼戲劇性。

日本汽車製造商在美國的銷量表現出令人驚訝的韌性。例如,豐田(Toyota) 5月創下全球銷量紀錄,其中北美銷量成長逾十分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其在美國本土生產的策略。

在穩定的銷量數據背後,出口數據揭示了更令人擔憂的情況。官方數據顯示,5月向美國發運的汽車數量僅下降3.9%。將出口總值除以銷量,每輛車的平均價格降至約350萬日元,合2.4萬美元,比上年下降約五分之一。按總價值計算,日本對美汽車出口下降了近四分之一。

您已閱讀32%(311字),剩餘68%(64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