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晚間,確定川普(Trump)勝出的第一瞬間,我想到了1948年杜魯門(Truman)的意外當選。11月2日,精心謀劃的遼西會戰失敗,瀋陽被克,與志在必得的杜威(Dewey)敗選的訊息,同時襲擊中華民國中樞;預期完全落空的知識界,從此失去了對隨後世界戰略轉移的正常反應:當他們在「東方的憂鬱」、亞洲的世界裏,譴責密蘇里小販對中國的不義,爲防止「鐵幕」籠罩,「放棄中國,轉向歐洲」的50年世局,已悄然展開。美國大選影響中國,先前這是最大的一次。知識界對川普當選的意外,令人擔心我們正在失去對世局再一次轉圜的反應——
假如特氏顛倒杜魯門主義,放棄烏克蘭,轉向亞洲,圍堵中國,新的柏林圍牆和布蘭登堡門,將在何處建立?
我知道,對要求歷史押韻的人而言,這裏有太多的不相似,太像散文。但現代正是散文而非詩。無需比較蘇聯與中國的似與不似,無需解說後蘇聯時代的國際關係如何特殊,只要以手挽歐-亞、爲禍爲福的姿態出現,抵抗蘇聯的戲碼就會出現在歷史的前臺。何況,30年來的後冷戰,早已將東、西各自爲陣的恐怖平衡,變成了一邊倒的蹺蹺板:整個世界對付一隅的孤立,隨時可以出現。
您已閱讀18%(480字),剩餘82%(2137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