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義

戰後世界的崩塌

周子衡:歷史從未終結,自由主義的封印標籤或遭蔑視,或正被撕下丟棄。戰後全球秩序正被重新定義,而舊有的戰後世界已然崩塌。

美國淪陷的政治自然法根源

張千帆:美國近一個月來國際政策的陡變讓世界對「民主燈塔」大跌眼鏡,根源在於它已不是一個正常的自由民主國家。

默克爾回憶錄——讚頌逝去的美好時代

查贊:默克爾的自傳《自由》講述了一名女性站上歐洲政治巔峯的非凡故事,缺點是不承認自己犯過錯誤——儘管提到普丁和川普時毫不留情。

「自由」的歧義——從霍布斯到馬克思(下)

張千帆:在可見的未來,對個人自由的最大威脅仍然來自於政府。任何把實現「自由」的希望過多寄託於國家的「理論」都會讓其走上歧路和邪路。

「自由」的歧義——從霍布斯到馬克思(上)

張千帆:本文梳理從霍布斯到馬克思到伯林的自由觀,顯示自由是一個很「敏感」的概念,有點像微弱而易受干擾的電子,必須小心翼翼地對待它。

全球化的馬基雅維利時刻——評帕特里克•波特《自由秩序的虛假承諾》

李晉:英國國際安全和戰略研究學者波特主張,美國迄今爲止推動的自由秩序在某種意義上是一個「神話敘事」。

米萊改革的第二程

周子衡:面對全球新自由主義者修正主義大潮,來自經濟已基本破產的阿根廷的米萊總統,奏響了新自由主義的全球最強音,成爲最醒目的逆行者或孤勇者。

傅斯年的社會主義思想演變

葉勝舟:與胡適一樣,傅斯年是中西知識分子之典範;與胡適不完全一樣,傅斯年是自由社會主義儒者,或者說是自由社會主義之士。

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對英國三大政黨的交織

何越:今天的英國保守黨更像20世紀初的自由黨,工黨減少了其社會主義路線,增加了自由主義風格,而自民黨已經轉型成爲了社會自由主義政黨。

讓寬容成爲自由愛好者的習慣

張千帆:承認人類的複雜性與侷限性,對不同意見賦予人所應有的對等尊重和寬容,你纔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

爲何19世紀的倫敦能給馬克思自由?

何越:馬克思在德國無法得到、而在倫敦享有的言論自由與個人自由,來自於當時歐洲風行的自由主義;當時領自由主義風氣之先的,非倫敦莫屬。

認識P世代:我的工作我做主

邰蒂:數字技術不僅改變了我們工作的方式,也改變了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對P世代而言,一切皆可「定製」。

書評:自由市場——政府與經濟之間的界限

科根:政府在一國經濟中應扮演多大的角色?在政府和民營部門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可能是經濟成功的關鍵。

涓滴效應?什麼涓滴效應?

福魯哈爾:美英都在告別新自由主義時代,與涓滴理論扯得上邊的任何東西都成了政治禁忌。「特拉斯經濟學」碰壁就是一例。

經濟重心由效率轉向彈性,誰來買單?

福魯哈爾:後新自由主義時代下,資本與勞動力之間的力量平衡將向後者傾斜,而西方政治人士希望企業能爲此買單。

民主
我們需要再來一次「民主主義」的啓蒙——讀宇野重規

王柯:宇野重規《什麼是民主主義》按照世界歷史的脈絡清晰地梳理出民主主義思想和制度誕生、發展的軌跡,幫助人們明白民主制的原理和原則。

書評:爲什麼市場要爲全球不平等負責

魯珀特•羅素的著作《價格戰》以公正的批判眼光,描述了全球範圍內的許多苦難和不平等,但他缺乏連貫的論點。

書評:《新自由主義秩序的興衰》

福魯哈爾:加里•格斯爾的這本著作將新自由主義放在美國百年曆史背景下來解讀,對美國過往的足跡和未來的方向做出了全新的闡釋。

法國
爲自由的祖國與祖國的自由——約瑟芬•貝克入先賢祠雜記

張倫:11月底,法國政府迎接出身美國的黑人女歌手約瑟芬•貝克進入先賢祠,這是這座安置歷史人物承載歷史記憶的殿堂的一個重要時刻。

智利
前學生抗議領袖博里奇贏得智利大選

在經歷了數年內亂之後,智利選民選擇了向左翼的決定性轉變。博里奇將於明年3月就任智利總統。

儒家與魯迅,自由與寬容

張千帆: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必須保持適度的謙抑、懷疑與反思,尊重他人的基本道德判斷,至少不再全盤否定乃至抹黑自己不同意的信仰。

余英時
余英時留給中國的大哉問

趙尋:餘先生的思想文化研究昭示於中國未來者,究竟爲何?自由主義乎?保守主義乎?對此,實有在熱辯之後,再做冷靜思考的必要。

G7
「康沃爾共識」來了

邰蒂:新冠疫情,中國的崛起、氣候變化的威脅、西方圍繞自由市場理念的傲慢情緒消失,正在推動新的時代精神。

華人社會爲何對2020年美國大選存在諸多認知誤區?

餘智:出現這種認知誤區的原因包括感情好惡過於濃烈,知識結構搭配錯亂,價值觀不正,民主法治與進步理念欠缺等等。

美國的「左右之爭」是「正邪之爭」嗎?

餘智:美國左右雙方在移民、種族歧視、福利等問題上的爭論,完全是民主社會內部不同政治與政策主張的爭論,而不是「正邪之爭」。

美國契約的破裂與重建

張千帆:大選後美國憲政民主體制還能否受到信任?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中國自由派能否彌合內部分歧。

川普大選失利是「常識」的勝利嗎?

夏春:要理解本次大選創記錄投票率、川普似弱實強和拜登勝選的原因,需要看到大選背後更深層次的「常識」。

美國大選前夕再議「川普現象」

劉波:即使川普這次獲勝,也不意味著美國走向一個保守主義壓過自由主義的時代,自由主義仍將是美國的主流思想。

美國抗疫:強者爲所欲爲,弱者逆來順受?

郝志東:一場疫情凸顯出各個國家中不同階級生存境況的迥異,而在美國,階級差異表現得尤其顯著,將其帶有濃厚新自由主義色彩的資本主義的弊端表露無疑。

FT社評:塞繆爾•布里坦的獨特貢獻

塞繆爾•布里坦是英國經濟新聞界的泰斗,他是戰後首屈一指的經濟記者。我們深切感激他的貢獻。

FT社評:金斯伯格的非凡遺產

何時及怎樣填補金斯伯格去世留下的空缺職位,成爲美國大選前的重大議題。倉促且純粹基於黨派利益的提名流程將損害最高法院。

自由主義者必須準備反擊

拉赫曼:隨著各國艱難恢復經濟,自由主義者的傳統關切可能被漠視,被視爲不必要的奢侈品。

馬克宏
馬克宏:世界需要創造出些新東西

有些領導人試圖讓本國恢復到疫情之前的「常態」,但法國總統在接受FT專訪時表示,這場危機將改變全球化的性質和國際資本主義的架構。

新冠疫情讓人們重新審視政府與企業

古思裏:新自由主義認爲跨國企業擁有與一國政府並行的權力。但新冠疫情明確告訴我們,最終擁有權力的還是政府、而非企業。

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可能共存嗎?

拉赫曼:自由主義與民族主義未必矛盾,未來五年強森將有機會證明這一點,希望他抓住這個機會。

自由主義尚未被脫歐打敗

何越:對於堅持自由主義的西方人士來說,即使英國脫歐成功,自由主義也只是「遭遇了問題」,而不是落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