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義

讓寬容成爲自由愛好者的習慣

張千帆:承認人類的複雜性與侷限性,對不同意見賦予人所應有的對等尊重和寬容,你纔是一個真正的自由主義者。

一、爲什麼中國自由派越來越分裂

近日,早已完成保守主義轉向的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做出判決,撤銷了哈佛大學和北卡州立大學對新生錄取的「糾偏行動」(affirmative action)。這個問題本來就是美國長期爭論不休的「火藥桶」之一,判決在美國本土產生的熱度可想而知。它也是亞裔尤其是華裔關心的「敏感問題」,因爲他們普遍認爲大學招生的糾偏行動對亞裔和白人不利。至少從2020年總統大選開始,美國問題就一直是海內外華人的關注焦點。連同最高法院之前做出的墮胎案判決、同性婚禮蛋糕和網頁訂製判決,這些問題在WeChat羣裏產生了激烈持久的爭議。爭論本身是好事,變成互懟就不那麼美好了。

應一位羣友邀請,我也在一個WeChat羣裏評論了這個判決,沒想到一下子捲入了爭議的漩渦。因爲我的《美國聯邦憲法》等書無法在國內更新再版,我目前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動機對近年的美國憲法判例進行跟蹤梳理,所以我的所謂「評論」其實就是這個領域的分析思路和背景介紹。我已提前打「預防針」,自己並沒有密切追蹤近十來年美國大學糾偏行動的進展,對今天的具體情況並不十分了解,但研究了美國兩百多年的憲政歷程,當然知道問題的性質、分析方法及其面臨的現實困境。因此,我並沒有得出支持還是反對判決的具體結論,而只是採取「中庸」立場:兩邊都有點理,這個老大難問題是到了反思和調整的時候了。

您已閱讀8%(559字),剩餘92%(6043字)包含更多重要資訊,訂閱以繼續探索完整內容,並享受更多專屬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FT中文網所有,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複製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權必究。
設置字型大小×
最小
較小
默認
較大
最大
分享×